欢迎来到山村网

当医生成为患者

2018-12-13 13:38:32浏览:73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11月8日体会病着的感觉   晚上10时,我被推进华西医院的手术室。我选择了全麻手术,因为实在没信心一边听着骨科医生的敲

  ■11月8日 体会病着的感觉

  晚上10时,我被推进华西医院的手术室。我选择了全麻手术,因为实在没信心一边听着骨科医生的敲打锤击,一边“享受”手术的全过程。麻醉以后的事就全不知道了,医生如何插管、备皮、摆体位,手术过程如何,出了多少血,我一概不知,只隐隐约约听说手术是凌晨2时半结束的,等拍完片子回到病房也将近4时了。

  早晨,我清醒过来了,努力想睁开双眼看清周围的一切。努力着,左眼睁开了,可是右眼就是睁不开。好容易用手协助睁开,也是哗哗地流眼泪,还痛得厉害。我心想坏了,手术时的体位是右侧卧位,全麻时眼睛闭不上。几个小时的暴露,角膜结膜上皮可能已经剥脱。诊断明确了,我就闭着右眼,尽量让上皮早点愈合。上午,大夫来查房,我就迫不及待地主诉眼睛的问题。此时,我已经忘掉伤腿了,因为术后带着镇痛泵,反而觉得眼睛是最重要的问题。大夫说:“术中给你粘眼皮了,估计是没粘好,右眼暴露了。”我给自己开了一支贝服舒,一天点几次,晚上就能睁开眼了。

  手术后的我总是迷迷糊糊,思维断断续续,看东西也不清楚,戴着眼镜也发花,再就是体虚,稍微活动一下肢体或者抬抬头,全身就出冷汗。难怪生病的人会全身不适,哪儿都不对劲,甚至连好好的眼睛看东西都模模糊糊,根本聚不上焦点。以前我遇到过不少患者主诉视物不清。其实并不是眼睛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因为眼睛是身体的一部分,是身体健康与虚弱的一扇“窗户”而已。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除了在大学二年级时得过一次红眼病,我还真没体会过得眼病的真实感觉。现在,我终于知道眼科病人那种焦虑了,尤其是术后病人睁不开眼时那种渴望医生解除病痛的心情。我才明白,医学院里那种模拟病人的训练是无法达到真实效果的,只有自己真正成为病人,才能确实体会到病着的感觉。这也许是这次意外受伤的最大收获吧。

  ■11月11日 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身体的复原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虚弱地躺在病床上任人摆布,无数条管子和导线与身体连着,真像一个病危者。术后第3天,医生开始逐渐撤出部分管子,我的身体也开始“复苏”了。从昨天开始,除了那条伤腿,身体的其他部位都活了,一刻不变换姿势就不能忍受,连音乐也不能让它们安静下来。我觉得全身酸痛,没有一处是舒服的地方,便不停地动这动那,抬头、移肢,却还是难受。我24小时指挥着陪护小桂,让他一会儿摇床头一会儿抬床尾,不断地折腾,似乎不把刚刚恢复的那点元气折腾完就不能消停。

  病人有时难以被理解,其实折磨周围人尤其是那些在最困难时帮助自己的亲朋好友,心里也觉得不安。我梳理思绪,查找原因,一到晚上就开始吃安眠药,这样才不至于让小桂整夜没法睡。但生理上的不正常运转让我心焦,住院至今已经4天了,还没有通大便,腹部胀、口中干苦。每天,医生和护士查房巡视时都会问有没有大便,我只有“羞愧”地说:“还没有,床上方便不习惯呀!”

  看来这一天的中心任务就是解决大便问题,否则其他事都做不了。精神上准备、心里琢磨、备好开塞露,关上门,备好便盆、手纸、湿毛巾。摇起床头,坐立床中,屏住气息,气压丹田,可是久等也不见动静。之后,我让小桂给我塞了两支开塞露,然后使出全身的力气,连病号服都被汗水浸透了,终于把这些天来让我焦虑的问题解决了!我就像打了一场大仗,瘫软在床上,似乎连喘气的力量都使完了。

  想想病中的人,有时全部精力就是为了“吃喝拉撒睡”这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为了解决那些对常人来说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而筋疲力尽!

  ■11月15日 住院生活也有盼头

  侍候病人尤其是卧床的病人,老婆是不行的,没经验,也没力气。还是请个护工吧,同时还能按摩按摩伤腿的肌肉,做些功能训练。今天,王师傅正好有空,他护理的病人出院了,我就把他请来了。

  老王一进来,就简单问了问我的伤情和手术情况,然后拿起床头的X线片,仔细端详着,还一边给我们解释着。嘿,奇怪!护工还会阅片?我不免好奇,就问开了。原来老王今年51岁,绵阳震区的人,家里的老房子也塌了。他在华西医院已经干了13年,光在骨科就做了10年。人勤快,也懂护理技术,还会做康复训练,所以他成了这个病区最抢手的护工。

  老王侍候病人确实有一套。毕竟是专业人士,他的每个动作都干净利索,病人既不费心力,还感到安全。更重要的是,他很敬业。每天他都要用热水给我擦洗身子,边擦边按摩,既有温度也有力度,舒服得很。很快,我就像个瘾君子一般,时刻期盼着这每日3次的擦洗,似乎住院生活也很有盼头。

  老王知道不少功能康复肢体训练的知识,毕竟在骨科病房耳濡目染10余年,也算是得到真传了!也许他不懂解剖,不懂生理病理学,但他会应用知识,知道什么伤该如何训练。所以,他信心十足地替我做功能康复训练,俨然一位出色的康复师。他清楚病人的承受能力,既能让你痛着,还不断让你看到进步看到希望。这样,我也就最大限度地忍受着这种痛,有时甚至是期盼着这种痛。老王还会“用药治病”,也许是见得多了,他还知道哪种止痛药对我最有效。说实在的,我这个医生都感到惭愧,因为我不懂呀!

  实践出真知。医学是实践的科学。不管他所受的教育如何,只要见多识广,再加上勤劳和敬业,一样能成专家,一样能在某个领域崭露头角,受人尊敬。

  ■11月17日 做医生要有真功夫

  外科医生要有过硬的技术。同一个手术,医生水平不同其结果会迥异。技术不娴熟就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副损伤,甚至导致并发症。因此,病人是多么希望选择一个手术技术娴熟、临床经验丰富的大夫做手术啊!人生做手术的机会并不多,有了这一次经历,我就更能理解病人解危祛痛的急切了。记得有位院士在谈到“医德和医术”时举过一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位服务态度极好的儿科医生,在值急诊班时遇到了一名重病患儿。你热情和蔼,抱过患儿不停地安慰,甚至和家长一起流泪伤心,但你没有出色的技术,回天乏术,只能眼看着患儿死去。这样的医生能算是好医生吗?

  当然,好医生还要富于同情心,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现在有些外科医生拼命学技术,认为一把手术刀可以走遍天下。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怪圈:外科医生就认手术,而忽略了手术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我们仅仅为了把病灶祛除?仅仅为了把受伤的器官组织缝合?不是!我们还要从患者的角度来考虑,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尽可能提高。

  治疗骨折就是这样,手术复位只是一部分。记得我上学时见到医院的骨科里尽是牵引床,病人多靠石膏固定,长时间牵引。等到几个月后,石膏去了,肌肉也萎缩了,关节也强直了,再做功能训练为时已晚。如今的理念更新了,提倡早期功能训练,以期达到最佳的功能恢复。其实,我对康复训练不很了解。进程安排应该怎样?训练中会有哪些问题?应该注意些什么?对这些问题,我都很迷茫,有时只能请教护工老王了。我多想听听功能康复师的意见,多想听听管床的住院医师的指导啊!然而,康复师只是过来看了我一眼,3句话就打发我了,没有教教我规范的动作,也没有介绍可能的训练周期。管床的住院医师更没有说过一句有关功能训练的话,提都没提,也许是他不懂,也许是他太忙,也许是他的心思全放在学手术技术上了。我真想和他们聊聊,可是他们没有给我这个机会。

  ■12月11日 交流的时间哪里去了

  作为一名医生,这次变身为患者,更切实地体会了患者的需求。病人大多对医学知之甚少,或者是完全无知,就是我这个眼科医生,对目前的骨科领域也几乎一无所知。整天躺在病房上,琢磨的就是自己的病,难免会胡思乱想,更少不了疑虑和恐慌。疾病会发展成啥样?几时能康复?今后会不会留下后遗症?哪怕是一些细小得在医生看来不叫问题的问题,对病人来说都是天大的问题。

  每天,我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就恭候着医生和护士巡视病房,和自己交流。可往往时间有限,挂一漏万,经常是问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忘了重要问题。然后又是一天漫长的等待了。因为查房后医生就得做手术或出门诊,护士也要忙病人的各种治疗,连实习医生也难见踪影。病房里能见到的医生都围着重病号,术后的或者快要出院的患者就不可能成为“重点”了。这一点,我能理解。我们的医护人员真的没有空闲,都在废寝忘食地干、马不停蹄地跑。我只能乖乖地翘首以待下一次巡视了。

  我的手术大夫每天再晚也会来看看我。每次见到他,我都跟见了亲人一样,很多时候甚至忘记了自己那么多的顾虑和问题了,更多的是不忍心再耽误他的时间。他已经精疲力竭。回想我以前每次做完手术、出完门诊也一样精疲力竭,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实际上,有经验的医生很明白病人的顾虑有哪些,稍作交流就能让病人如释重负。要知道,一个善意的微笑能消除病人的恐惧,一句鼓励的话语能增强病人的信心。没有交流,哪能建立信任?缺少交流,哪有医患和谐?可是,谁能给我们医护人员减减负荷,让他们多一点时间和病人交流呢?

  ■12月15日 这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我这次意外受伤,因为自己就是学医的,懂得自救,才减少了再损伤。同伴们也深有感触,觉得面对损伤懂得如何自救和救人是非常重要的。遗憾的是,媒体对科普知识的宣传是有欠缺的,他们往往对特异功能感兴趣,对少见多怪感兴趣,而对一般的科普知识则懒得投入财力和精力。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博爱精神和公益意识,那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进步,全民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尽可能多地做点科普工作。

  我这次意外受伤,也牵动着众多的亲朋好友和同道师长的心。病中的人有时很需要朋友,需要他们的开导和调侃,需要他们的安慰和鼓励。看似很小的生活细节,其实反映着人间的情谊。

  坐在家里的阳台上晒着太阳,我不禁回味起这前前后后的过程,也反思着自己的人生。有那么点救死扶伤的基本功,有那么个温暖的小家庭,还有就是那么多的朋友愿意在我受伤时伸出一双双温暖的手。这些都是我的财富啊!真正的财富,是金钱换不来的。虽然伤口时常还会痛,可我心里坦然了,知足了。同时,我也明白了此后的人生该如何走,该怎样走得踏实、走得心安。(特约记者李新萍整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食道长巨瘤 内镜下切瘤保食道

上一篇:

哮喘当心“沉默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