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水根 □
笔者近日听到不少高温下“饮食之忧”的故事。其中的“忧”既与食品安全隐患相关,更与高温威逼之下的饮食方法不当密不可分。
一位年仅20岁的女孩因突发急症被送医院救治。该女孩患有1型糖尿病,每天坚持注射胰岛素已经好多年。近日气温升至39℃,她半夜起来偷吃西瓜和饮料,结果次日出现呕吐、腹泻。医生说,这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酸中毒,如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一名35岁的壮汉在空调房内连喝数瓶冰啤酒后突然栽倒,被送到医院急救。医生说是中风,原因是睡眠不足加上高温工作疲劳,喝酒是诱因。据悉,入夏后,被送往急诊科的病例中有1/3是突发各种程度的脑中风和脑梗死,以中年人居多。
然而,针对高温状态下饮食方法不当而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急性并发症的宣教则显得不足。一位社区医生分析原因时认为,一是临床急诊处理时重点在于挽救生命,往往疏于因果关系的梳理;二是缺乏因果分析资料,卫生宣教人员也未提前设计预案,更未及时组织干预。正因如此,高温下的“饮食之忧”危及健康的面比食物中毒更广,潜在的危害也更甚。
笔者以为,应关注高温下因饮食方法不当引发病症这一现象。卫生宣教和社区卫生专业人员应在常规宣教中,增添夏季科学饮食指导内容,让居民,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群体能避免因饮食方法不当而发病或引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