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 李 辉
虽然我国在肾移植方面已经接近国际水平,肝移植近年也发展迅速,但在肺移植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迄今为止,我国开展的临床肺移植手术200例左右,这与我国数量庞大的终末期肺病患者并不匹配,而阻碍我国肺移植发展的障碍之一就是不少人存在的误区。
肺移植适于“终末期肺病”而不是处于临终状态的肺功能差的病人。肺移植有一个很好的适应期,我们叫“窗口期”。窗口期以前采取肺移植“得不偿失”,而窗口期以后实施肺移植则“凶多吉少”。虽然不能用一句话定义“窗口期”,但接受肺移植的病人,必须有足够的心、肝、肾功能贮备和良好的营养状况,以及接受移植的信心和勇气。
需要行肺移植的都是双侧肺部有严重病变,估计存活不到1~2年的患者,而各种肺病的自然存活期究竟是多长?我国过去的调查研究很少,不易说服患者及其家属,甚至呼吸内科医师也意见不一。更大的问题是部分医务人员对肺移植尚不理解,至少是认为肺移植尚不成熟,不愿意建议病人接受肺移植。
在发达国家,只要病人需以导管吸氧维持生存,即排队等候肺移植。我国有大量的符合肺移植标准的病人却不愿接受肺移植,主要原因是对肺移植手术能否成功没有信心。另外,我国不少病人对生活质量要求不高,情愿在呼吸很困难的痛苦情况下生活,也不愿意冒手术的风险,这种生活观念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的。
事实上,20多年来肺移植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普遍成功。尽管肺移植是世界上现有大脏器移植项目中最为复杂和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但是在这个领域,手术技术早已不是移植的主要技术障碍了,更大的障碍是人们的观念难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