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我的第一节人文课

2018-12-13 13:41:54浏览:85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顾晋   记得那是20多年前,我作为实习医生第一次走进病房与病人直接接触。这是一个简易的单人病房。并不宽
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 顾 晋 
 
  记得那是20多年前,我作为实习医生第一次走进病房与病人直接接触。这是一个简易的单人病房。并不宽敞的病房里,一张病床占据了整个空间的大部分。床上躺着一位女病人。她消瘦,两眼微闭着,脸色阴沉晦暗。带教老师告诉我,“这是一位50多岁的工程师”,肺癌正吞噬着她原本健壮的身躯。大概是因为第一次单独采集病史,我在狭小的房间里感觉到的是一种无形的恐惧。半开半闭的窗帘加上寒冷的天气,窗户紧闭使室内弥漫着一种阴冷的气息。夕阳从窗缝中不大情愿地探进头来。血色残阳映照着一个无助的男人,他是病人的丈夫。他一直垂着头,长吁短叹。

  “您好,我是新来的住院医师。我能和您谈谈吗?”我对病人说。但她并没有理我,只用眼睛稍微斜了我一眼。“大夫,她刚服过药,有点不舒服。”她丈夫对我说。

  屋里一片沉寂,只有电视机播送着中国女排的实况转播。“今天排球结果如何?”我实在是惧怕这样的尴尬,便找个话题和病人的丈夫攀谈起来。没想到的是,病人听到我的话,突然睁开了眼。“您很懂排球?”我问。她立刻来了精神,回答道:“我大学时是校排球队的主攻手呢!”病人一扫刚才的消沉,和我谈起了她大学时代的排球生活。我当时想,这个晚期癌症病人也够可怜的,干脆跟她聊聊这个让她高兴的话题吧。她真的很高兴,神采飞扬,甚至坐起来和我手舞足蹈地攀谈。我附和着她的话题。

  时间过得挺快,护士推开门对我说:“刘大夫叫你去一下。”我忽然意识到该干的正事还没干呢。走出病室,我正寻思着如何向老师交代,病人的丈夫却跟着我出来了。他突然握住我的手,眼里含着泪花,说:“大夫,真的太感谢你了!”说着说着,他眼里的泪水滴在了我的手上。我糊涂了,道:“没……没什么,我只是个实习大夫。我没有做什么呀!”“不,大夫,是你给她带来了快乐。今天下午这几十分钟,是她半年来最高兴的时候!你知道,她是肺癌晚期。在她最后的日子,我们每天都度日如年,但今天她真的很开心!您知道这几十分钟对她有多重要?我们家属没有别的奢望,只要她高兴,我们就得到了最大的安慰!”短短几句话,使我受到了巨大的震动。

  20多年过去了。作为肿瘤外科医生,我治疗过无数的病人,但这个病人给我的印象最深。我在思考,为什么几句与疾病无关的话,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20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学从注重疾病本身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这一转变的核心是现代医学不仅要关注病人身体上的疾病,更要关注因疾病带给病人的一系列心理、社会问题。

  对于一位肿瘤病人来说,他需要承受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因肿瘤带给他的对死亡的恐惧。甚至有人说,肿瘤病人一半是因疾病发展病死的,还有一半是被肿瘤吓死的。面对一位肿瘤病人,我们做医生的应该关心的不仅仅是病人的诊断、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还应该学会关心病人的心理感受。他能接受患有肿瘤这个事实吗?他能正确面对即将来临的各种治疗吗?如何让我们的病人坦然面对疾病和死亡?

  一个人得了病,所有的人包括家属和医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她患的疾病身上。病人的父母会想到如何满足生病的孩子最后的愿望,做子女的会想到如何让亲人尽快接受手术,病人的单位领导会想到如何处理善后的一切事宜。于是,癌症患者的家庭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齐心协力,对肿瘤隐瞒到底。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体谅病人的真实感受?知晓他们的彷徨和恐惧,他们的失望和焦虑?此时他们需要的不是金钱能够买得到的物质,而是感情上的支持。然而,人们忽略的恰恰是这个方面。对肿瘤的隐瞒使家属和病人承受双重痛苦,但这种做法是最常见的。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告诉我们医生,除了高超的医疗技术,过硬的手术技巧,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我们要掌握心理学、伦理学、法律道德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人文”的意思是理想的人性、理想的人。

  一位有经验的肿瘤科医生曾告诉我如何安慰即将离开人世的病人:“如果我们把人生比做一辆正在运行的列车,把那些生病的人比做即将下车的乘客,那我们会对病人说,我们是在一辆列车上的朋友。人生就是这样,有上车,也有下车。人总得下车,只是有早有晚。今天我们在一辆车上,明天我们也可能在车下的某个地方见面。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关键是我们要珍惜每一天,享受每一天。您想想,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那为什么我们还要不高兴呢?”用这样的话去鼓舞我们的病人,我想,这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华北首例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神经损伤成功

上一篇:

骨锚式助听器首次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试戴成功了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