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志军 郝成涛 王学健
军事医学科学院奥运安保“三防”医学救援队正在进行核生化救援演练。 姜锡娟/摄
2008年8月24日晚10点,随着奥林匹克圣火在“鸟巢”缓缓熄灭,军事医学科学院“三防”医学救援队的专家们,摘下头上的防毒面具,大汗淋漓的脸上绽放出胜利的笑容。第二天,他们又重新戴好防毒面具,投入到残奥会的安保工作中。
百年奥运,百年企盼。为了奥运平安,该院抽组500余名核化生医学防护专家担负起北京、天津、秦皇岛等地奥运赛区重要场馆、重点部位、重要赛事活动以及奥运会期间全国赛区以外地区的核化生医学救援任务。他们在降魔的特殊战场上,护卫了奥运安宁,捍卫了祖国和人民的荣誉。
这是一支屡建功勋的国家队
“有效防范和处置核化生恐怖袭击事件,一直是历届奥运会安保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为确保党中央向全世界作出的‘平安奥运’的庄严承诺得以兑现,军事医学科学院举全院之力参与到奥运安保任务中。”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奥运安保基本指挥所指挥长孙建中少将告诉我们。
5月初,军事医学科学院党委根据奥运安保任务的重要性,确定了进驻奥运赛区担负核化生医学救援任务的队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政治素质强,核化生医学防护技术精,参加过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心理素质好,反应机敏……
经过严格筛选,500余名核化生医学防护专家荣幸入围,他们当中既有承担过我国历次核实验生物效应确认的研究员,也有完成我国绝大部分核事故医学救援的专家;既有担负过日本遗留在华化学武器处置任务的骨干,也有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指定实验室的教授;既有在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重大任务中屡建奇功的著名防生专家,还有为实现汶川大地震“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
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我们见到了正在指导奥运安保备勤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该院副院长兼全军“三防”医学救援大队贺福初大队长,这位国际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高兴地说:“我们拥有配套完整的‘三防’救援标准法规、装备药材和预案方案体系以及精湛的救治技术,在烈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中重度放射病治疗、速杀伤化学毒物毒剂损伤防治等多个领域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突击队
高剂量核辐射、化学毒剂、生物战剂等等烈如猛虎,危险系数之高令人震惊,奥运会期间一旦发生核化生恐怖袭击,后果将不堪设想。军事医学科学院“三防”医学救援队的专家们,犹如骑在猛虎的脊梁上,时刻准备着与核化生恐怖袭击面对面交锋。
8月15日,女足巴西对挪威四分之一决赛在天津“水滴”体育场激情上演,5万余名观众进场观赛。防化兵利用便携式化学毒剂侦检仪对赛场例行安检时,一个饮料瓶使侦检仪发出了糜烂性毒剂和工业毒气的报警提示。
天津奥运赛区“三防”医学救援队在钱令嘉队长的带领下,火速赶往现场,并紧急启动了“现场未知样本检测应急预案”。
与时间赛跑就是与死神赛跑!专家们利用NBC侦检车、便携式化学毒剂侦检仪、防化医学检毒箱、HazMat化学物质分析仪、SO2检水检毒箱展开了多项检测、排查工作。他们穿着沉重的A级自隔绝式防护服、背负自供氧气设备,闷热异常,犹如蒸“桑拿”。20多分钟下来,一名专家防护服内的汗水,竟倒了满满的三茶缸!
一番苦战,他们成功得出了最准确的检测结果,这瓶饮料不含有任何核化生有毒物质,侦检仪报警的原因是由于饮料中含有的挥发性有机物(如柠檬油精等)引起的假阳性。专家们用精湛的技术解除了一场虚惊。
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处置,能做到确保奥运万无一失,得益于他们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战性的方案预案体系和实战化的训练演练。北京申奥成功之后,该院围绕奥运安保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科研和训练,先后在防原、防化、防生等领域开展了300余项新技术新课题研究,并结合奥运安保任务的实际,研究制定了50多种应急救援保障预案,先后参加了国家、地方和军队组织的各类大型综合演习30余次。
这是一支甘于奉献的专家队
开幕式,是奥运会最精彩的时刻。驻守国家体育场的“三防”医学救援队李锦队长带领队员们,身穿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顶着35摄氏度的高温,静静地守候在“鸟巢”旁边。只能听到震耳欲聋的鼓乐声、观众如潮的欢呼声,却无法目睹表演现场的精彩。开幕式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小时,专家们却守候了整整19个小时。“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这句优美的歌词成了“三防”救援队专家们始终奉行的信条。
奥运会胜利闭幕,残奥会将如期拉开战幕,军事医学科学院执行奥运安保任务的“三防”医学救援队的专家们正枕戈待旦、默默无闻地坚守岗位。他们什么也不说,唯一的目标就是用实际行动确保奥运万无一失,为国家分忧,为军队争光,为奥运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