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人士大都晓得,女性乳腺癌有一个男士“克星”。他是解放军307医院全军肿瘤中心主任宋三泰,我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创始者之一,一个“三仁”医者。不久前,他被授予2006年度“首都十大健康卫士”。
仁事:实施人性化治疗方案
一位乳腺癌患者跑了好几家北京药房,要买“宋三泰”的药。知情者说,那不是药。患者反驳,好些病友说“宋三泰治乳癌效果好啊”。这个笑话,描绘出了宋三泰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
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30多年前,屡被患者痛苦触动的宋三泰,注意到国外的内分泌疗法,决心引入这一疗效确切、副作用比化疗、放疗明显“温柔”的疗法。但适合西方人的这一疗法是否适合中国病人,需要临床验证。
时值“文革”刚结束,阻力重重。宋三泰反复到军内外10多家医院游说,恳求提供肿瘤组织标本及病人。随后,白天接收标本、收治病人,晚上在零下10℃的冷室里称量标本、分装、登记、检测、比较、总结,跟踪病人远期疗效……
历时20余年,5000多个病例,近万个乳腺癌组织标本,终于证实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与西方有所不同,并总结出中国患者适用内分泌治疗的范围和方法,梳理出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应对措施。相关成果在业内掀起一场革命。
自此,这一人性化的治疗方法逐步推广,极大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被誉为“为乳腺癌患者带来生命的春天”。
仁术:给病人以希望
如今,医务界强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尊重患者知情权。而从1980年起,宋三泰就已自觉实行告知义务,每次治疗与患者反复沟通,选择治疗方案,疗后共同讨论。
大连的温女士找到宋三泰时已是乳腺癌晚期,乳腺和腋窝长出像菜花的巨大肿块,伴有恶臭,被多家医院拒治。宋三泰收她住院,正值夏日,病友嫌其臭味。宋三泰专门安排,经过两周期细心化疗,病人乳房溃疡愈合,腋部转移消失,原发肿瘤缩小,使不可能手术的病人,成功做了根治性切除。
外地有位乳癌患者在多家医院治疗无果,找到宋三泰。宋三泰详细询问做过哪些治疗,剂量多大,用药时间,病情变化等。病人回答不上来,宋三泰甚至打电话询问当地医院,直到一项项弄清。因而,每次门诊经常是候诊的病人急得团团转,他自己也最后一个才下班。
宋三泰解释,因为乳癌即使复发转移,如果治疗合理,再存活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是可能的,所以一定要对既往治疗了解清楚,才能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曾找过宋三泰的患者都说,他总给人以希望。
宋三泰在1996年建立了国内唯一的乳腺癌内科,目前已成为全国乳腺癌领域的“品牌”学科。
仁心:这里不兴送红包
曾有一研究所研发了一种被看好的细胞制剂,宋三泰所在的肿瘤科接受了该制剂的Ⅰ期临床试验任务。不久,宋三泰发现其毒性不大,但大部分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他提出不能再试验,“会害人的”。其时,该制剂在不少单位越做越大,在全国用得如火如荼。申办方很不高兴,认为宋三泰是块“绊脚石”。不久,该制剂被卫生部察觉并明令禁止。
宋三泰还是新药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国家和军队的药品评审专家,这是不少人眼里的“肥差”,但他只认“科学评价”、“患者权益”两个“死理”。药企“公关”在他那里,无一例外吃“闭门羹”。
在宋三泰的病房里,老病友会告诉新病友,“这里不兴送红包”,因而病人都感觉很轻松。宋三泰把医德医风分4个等级:勒索“红包”最坏;收受“红包”不好;拒收“红包”虽好,但最好的是病人通过口口相传,确认到这里不用送“红包”。他说,病人不送,医生不要,大家以平常心看病就医,才是医德医风的最高境界。
宋三泰每每为人看病、做学术报告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以最小的经济代价,争取最好、最长的临床效益。否则,那就是不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