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于长隆
科研不是大医院专利
许多年轻医师现在都在临床一线辛苦地工作,积累着临床经验和技能,很少有人在从事临床工作的同时考虑科研工作。有一位曾经在我们研究所进修过的年轻医师对我说:“我现在就是一心一意做临床,科研是你们大学、大医院医生做的事,我从来没有考虑过。”
这位医师的话代表了许多年轻医师的想法。其误区就在于科研是大学或者大医院的专利,而在基层工作的医师由于条件所限,不可能做好科研工作,如果把精力投入在科研上不会有收获。
临床医师的科研主要包括两个途径:第一个是临床研究,即根据所遇到的病人的情况进行研究,其中有一些是流行病学研究,即研究发病的规律,根据某一个地区病人的发病情况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有一些是根据疾病的治疗情况,总结一些新的治疗手段,或者发现一些新的治疗途径;预防性的研究也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根据发病规律进行病因学探索,提出预防此类疾病发生或发展的措施等。第二个是临床基础研究,即根据临床的需要,应用基础科学手段,揭示临床疾病深层次的规律,或者找到更好的治疗手段。
我的观点是年轻医师必须涉足科研。只有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好的临床医师来。
用循证医学方法去研究
疾病的发生是有规律的,有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疾病的发病规律进行探索。但是,这样的探索是低水平的,因为一个人的经验有很大的局限性。怎么能够拓宽思路,对疾病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呢?应用偱证医学的方法对自己所遇到的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自己的经验,也通过别人的经验,在偱证的基础上总结规律,认识就会深刻得多。这样不仅使自己对疾病的认识深化,同时也能总结出更好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久而久之,医术就会有较大提高。
循证医学要求当你看一个病人时,不是根据经验,而是根据证据来对病人的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等做出判断。而这个证据,是通过采集大量的同样病人的信息、进行比较研究得到的。当我们在临床发现一个少见病时,年轻医师向上级医师汇报病历,我们常常会要求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时,有些年轻医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同时再根据文献上有关的报道,结合在一起提出看法。但是也有一些年轻医师只是根据自己既往的经验来谈,这样提出的看法常常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因为年轻医师在对疾病的认识上,由于经验不足,常常不够全面,而这正是科研所能带来的好处——它让你更加全面地认识疾病的规律。
学会借他山之石
还有一些年轻医师觉得,临床科研比较容易开展,但是我没有办法做临床基础科研。的确,由于工作条件的不同,年轻医师常常难以单独进行临床基础研究。不过,为什么搞基础科学的学者也难以独自进行临床基础研究呢?实际上,他们主要的问题是不太了解临床的需要,或者说他们并不了解疾病的发生规律。如果能够将两者结合,临床科研工作就很容易深入下去。
不容置疑,临床基础科研是比较难,因为需要一定的科研功底。但是,这种功底也是逐渐积累的。当你在临床发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特别是对于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难以解释时,那就到了应该找一些并不从事你这个专业的人士,特别是找一些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士来讨论的时候了。
现代医学的发展,早已到了多学科交叉的阶段,应用别的学科知识解决本学科的问题,已经成为潮流。比如治疗一个骨折病人,已经不再局限于既往的骨折复位是否理想上,骨科医师更加关心的是患者功能恢复是否理想。在进行治疗时,医生不仅要想到如何进行骨折复位,同时还要考虑这样的复位是否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哪一种复位方法能够让病人尽早康复,更需要考虑这样的复位方法是否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影响病人的安全,等等。这会涉及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果年轻医师只有治疗骨折的经验,显然非常不够。偱证医学会协助你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与其他学科的学者进行交流能让你拓宽思路。
基层也有科研优势
我的建议是,年轻医师应该根据自己专业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我们有时看国外文献报道一些在中国很常见、但是在国外非常罕见的疾病,常常觉得他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比我们要浅很多。有一些疾病在基层很常见,但是在大城市、大医院却不一定见得到。因此,工作在基层的年轻医师不一定就总结不出新东西来;同样,在中国工作的医师对一些疾病的认识不一定比西方国家的医师差。
医学教育是一辈子的事,这个职业要求你工作一生,学习一生。年轻医师正处在积累时期,需要更多的学习。但是,知识的来源不仅是临床经验,科研是你扩大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你对自己见到的病种进行过深入探索,你的认识会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