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玲 艾 素
8月19日上午,宁夏贺兰山麓,风和日丽,碧空如洗。随着3发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位于兰州军区某训练基地的演兵场立刻沸腾起来。此时,一次建国以来层次最高、要素最多、规模最大、装备最好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综合演习在这里成功举行。伴随着直升飞机和运七飞机隆隆的轰鸣声,作为空军唯一的一支参演部队,空军总医院空运医疗队紧急集结,迅速展开检伤分类、护送登机、机上救护等多个演练科目。由于组织指挥严密、应急机动快速、任务完成出色,受到总部首长和参演部队的一致好评。
每一次领受任务,都是一次全新的开始
6月29日,接到上级关于组派空运医疗队代表空军参加演习的命令后,空军总医院异常忙碌起来。空运医疗救护,对这家医院来说早已有过“赫赫战绩”。医院成立五十多年来,曾先后承担过抗美援越、“两山”作战、唐山抗震救灾等的空运医疗后送任务。2005年6月,医院空运医疗队奉命整建制开拔西安,成功参加全军首次举行的“联合卫勤——2005”演习,圆满完成任务。2008年5月,在山崩地裂之际,以空运医疗队队员为主体的空军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临危受命,深入到特大地震震中汶川腹地,救助受灾群众上万人,被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但是,空军总医院党委把领受这次参演任务,当作又一次全新的开始。多次召开常委会、办公会研究讨论,确立了训练参演要“往前赶、往细想、往实抓”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以演促训、锻炼队伍、提高卫勤能力的目标。决心不计代价、不讲条件、全力以赴组织好参演工作。医院举行了参演动员大会,优中选精,迅速抽组了一支以参加过2008年抗震救灾人员为主体的空运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科学详尽地制定了参演训练预案和战时政治工作预案,叫响了“坚决为空军增光、为空军总医院增光”的口号。空运医疗队出征前,空后楚军副部长还专程前来参加出征誓师大会,为医疗队员鼓劲加油。
空运医疗队参演前的训练,大多是在或骄阳似火、或大雨倾盆中进行的。空中救治知识培训、人装人机结合训练、实兵实装演练‥‥‥,一个科目接着一个科目,从北京沙河机场一直训练到到宁夏银川,那是34天挥汗如雨的日子。由于精神紧张和训练艰苦,不少队员出现了发烧、腹泻等病症:一些女队员出现了月经紊乱、痛经,但大家都坚持轻伤不下火线。肝胆外科的副主任医师、48岁的张宏义,这个在2008年抗震救灾中舍生忘死救助受灾群众,被评为全军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立了三等功的老同志,这次又担任了空运医疗队分类组组长。他主动要求参加这次演习任务时说:“我有抗震救灾医疗救援的经验”。据悉,在这支拥有38名队员的空运医疗队中,有18名都是在抗震救灾医疗队里锻炼过的队员。
那段时间,医疗队的消息也成为全院上下关心的重要话题。演习开始前夕,医院居传震政委和机关同志专程赶赴宁夏银川看望医疗队员,带去了院党委的嘱托和全院人员的问候。队员们士气高涨,纷纷表示:“一定出色完成任务,交出满意答卷。”
面对我军卫勤史上多个“首次”,空运医疗队主动出击
这次“卫勤使命---2009”演习,是由总后总体筹划部署、兰州军区具体组织实施,以提高军地联合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能力为核心,以某地发生强烈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为背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综合运用多种演习方法,实施的军地联合救援。这次演习在军队卫生建设发展史上,创下了多个“首次”的记录。面对这些新形势新任务,空运医疗队不等不靠,结合实践经验和训练实际,积极主动开展了诸多训练科目的探索研究。
从空运医疗队抽组训练伊始,医院党委就对创新性完成好这次任务提出了要求。指出,这次参演是多专业医务人员一次难得的聚合与锻炼机会,空运医疗队不光要完成好既定训练科目,还要主动科学预想,创新探索研究。在医院党委的直接指导下,空运医疗队围绕这次参演任务特点,重点在空运后送技术研究上搞创新。在编组模式上,根据任务实际需求,设立了指挥部、检伤分类组、待机医疗组、重症救治组和机上组,并首次吸纳场站医院卫生力量共同参演,联合开展待机、中转、留治工作。在检伤分类上,为确保飞行安全,设定了空运前危险品检查环节,同时,为避免管状石膏固定的骨折伤员因航空环境变化导致组织肿胀或坏死,开设了管状石膏拆除、石膏托重新固定的演练项目。在机上救护中,携行了空军自行研制的机上运输附加装置和机上救护设备,明确了轻、重伤员登机顺序,担架安置,头部朝向等要求,开展了噪音条件下使用问询牌问询病情和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的演练,还重点对以氧气为动力的机上复苏担架进行研究应用。
据了解,从2008年参加抗震救灾后,这家医院就一直着手空运医疗队模块化建设的研究工作。今年以来,结合“三项整治工作”要求,又加快了这项工作的前进步伐。这种模块化的研究,就是从不同任务特点、不同地理信息、不同飞机机型等影响因素入手,来探索空运医疗队人员、装备、药材及保障方案的模块化组合,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在这次演习中,空运医疗队部分模块化建设成果被成功得到了验证。
“硝烟”渐渐隐去,留下空运医疗后送研究新课题
军队卫勤力量历来是我国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抢险救灾、“三防”医学救援的骨干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通过2008年抗震救灾,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空运医疗后送的重要。在这次演习中,空运医疗队迅速准确、干净利索地完成了所承担的演练科目,用勤奋和努力建起了通畅的空中生命线,让雄辩的事实更加证实了上述的观点。
8月20日,在演习现场举行了“卫勤使命——2009”演习总结大会,空军总医院从22家参演部队和单位中,被推荐做大会交流发言。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拥有长期担任一线军事卫勤指挥员经历的马中立院长,在简短10分钟的发言中,并没有过多渲染所取得的成绩,却重点剖析了在这次演习中空运医疗队暴露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如何发展空运医疗救护力量进行深入思考分析,提出了要进一步“提高空运医疗后送的战略地位,加强空运医疗后送的体系建设,完善空运医疗后送的组织指挥,加快卫生飞机的研制步伐”的建议。引起了总部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关注和肯定。总后秦银河副部长评价说:“空军总医院运用现有条件,在研究总结大批伤员后送的基础上,对提高伤员救治质量做了许多研究和创新,很值得我们总结和推广。”
实际上,马中立院长的发言,也是这家医院党委班子成员的一致共识。据悉,随着空运医疗队的归建,如何进一步结合演习中暴露的不足和问题,搞好空运医疗队整体建设,已列入医院党委的重要工作之一,作为医院构建临床航空医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加以系统研究。在上级党委、首长的指导支持下,空军总医院将加大这方面科研力量和专项经费的投入,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一些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