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昊华 通讯员 彭雪征 莫 鹏□
一组数字对比,反映了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10年来的发展:日门诊量从不足100人次到2000余人次,床位从100张增至1100张,医疗设备总值从1800万元增至3.5亿元,年医疗业务收入从1200万元增至5.7亿元。
谈起这一巨变,二炮总医院院长王开平、政委何钧民掩饰不住自豪:一切都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带来的结果。
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纳贤新路
何钧民说:“人才是落实科学发展之本。没有人才,医院就谈不上发展和壮大!”
二炮总医院成立之初,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医院的建设发展。院党委盘清“家底”后,确立了“人才强院、人才兴院”理念,先后出台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暂行办法》、《高薪聘请高层次人才意见》等文件,走出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进和使用人才新路。近年,院党委分别派出考察组到华东、华北、西南等地物色人才,并在西安、重庆两地举办引进高层次人才恳谈会。
汪忠镐是中科院院士、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为请他到该院工作,该院领导多次来到汪院士家里拉家常、谈事业,甚至在他家楼下等到深夜,直到忙碌一天的院士回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汪院士最终答应到该院工作。由他领衔组建了中国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开展先进的射频技术和胃底折叠技术,为数万名患者带来了福音。
著名血液病专家艾辉胜、著名神经免疫学专家许贤豪等60余位知名专家都义无反顾地走进二炮总医院。如今,该院从建院之初的1名博士和1名硕士,发展到拥有博士、博士后74名,硕士175名,研究生导师81名。
周丁华被引进到该院后,把肝胆外科搞得有声有色,个人在管理、技术、科研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高,深受同行赞誉。为了使这位年轻博士后发挥更大作用,该院党委给他安排了一个更恰当的职务——副院长兼医务部主任。
对高学历人才,院党委推出了“一博一亮点、一硕一优势”活动,有力促进了知识向成果的转化,造就了一批创新型人才群体,使其成为医院的“生力军”。
创新铸就特色医疗品牌
王开平说:“赛场上,跟随跑考验体能,也磨炼意志;弯道超越决定成败,也需要勇气。”
著名肝胆专家周宁新教授根据多年研究,提出打破内外科界限,以消化系统疾病为诊治链,整合多个优势学科,成立肝胆胃肠病研究所。当时,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搞这个研究所风险太大,医疗界没有先例,违背常规,各方利益难协调,容易激发矛盾。
“创新总是有风险的,但如果不去尝试,就永远不会有新发展。”该院党委达成共识后,对普通外科、肝移植中心、消化内科、肛肠外科、中心实验室进行整合,搭建起了一个内外科联合、多学科交叉、检查与治疗一体的新型医疗体系,实现了“多学科联合、急重症直通快车、医教研并举、疑难病一站式服务”的建设目标,打造成了同类医院、同类学科中首屈一指的顶尖学科。
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项改革完全正确。该院完成机器人微创术、胆道重建术、活体肝移植等100多例疑难复杂手术。依托肝胆胃肠病研究所,该院成功获批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了建院史上的零突破。该研究所还被批准为全军肝胆胃肠病专科中心。
几年来,国内首个机器人微创外科临床基地、肿瘤海扶治疗中心、全军肛肠病专病中心等10余个一流医疗机构在二炮总医院落户。该院实现了“人无我有”特色品牌的突破。
打造尖端技术 惠及广大群众
为在微创领域有所突破、最大限度地为患者减轻痛苦,二炮总医院投入2800余万元在国内率先引进了机器人。至今已成功完成了肝胆、普外、泌尿、妇科等200多例手术,成立了中国首个机器人微创外科临床基地。
该院还建立了全国首个3G远程影像会诊系统。由于复杂疑难疾病的增多,实施CT、核磁等影像检查成为诊断的有效手段,而大多数基层医院没有诊断设备,且阅片能力较低。该院投入600余万元,依托清华大学自主研发了3G远程影像会诊系统。基层医院只需配备一台可以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就可将影像和病历资料完整、清晰地传输到二炮总医院,得到知名专家的高水平会诊服务。该系统汇聚了北京及全国多所大医院的5000名专家,全时段、全天候、全过程对传来的影像片进行会诊,将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无偿辐射至基层医院。通过这个平台,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三级医院知名影像专家的高水平服务。二炮总医院至今已联通河北、陕西、四川及军队80家基层医院,为2000多名患者实施了高科技远程影像会诊。
这套系统在玉树震后救援活动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该院第一时间为青海地区5家医院无偿安装开通了远程影像会诊平台,200多名地震伤员及时得到了北京专家的零距离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