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以技养医:规范管理是前提

2018-12-13 13:57:06浏览:34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版刊登了该话题题目后,受到医生们的关注。医生对“以技养医”持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甲方认为,“以技养医”可以促进医疗改革
本版刊登了该话题题目后,受到医生们的关注。医生对“以技养医”持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甲方认为,“以技养医”可以促进医疗改革,是大势所趋;乙方认为,“以药养医”和“以技养医”好比医生的左右手,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为此,我们把两种观点摆上“擂台”,请读者评说。


  甲 方

  付出与所得应成正比

  湖北省松滋市卫生局合管办  周晓胜

  也许外行不知道,但业内人士绝对清楚,时下做医生成本太高。许多同行一致认为:一旦踏入医学的大门,便要活一辈子学一辈子,否则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就拿笔者来说。我自1992年毕业于一所卫校,1993年曾在一家二甲医院进修内科一年;2001年函授专科毕业,花去费用近万元;2004年函授本科毕业,自费万余元;2006年曾在湖北省中医院培训半年;2007年曾在同济医院进修一年。纵观我的近20年从医史,那些读书、培训、函授、进修等费用,以及每年订阅医学杂志、购买医学书籍等费用,累计近7万元。而收入呢?迄今为止,我仍是中级职称,月薪仅1500元左右。

  由此可见,做医生成本确实不低。我一个小医生尚且如此,我想那些大医院医生的培养成本肯定会更高。所以,笔者大力赞同“以技养医”。“以药养医”造成病人看不起医生,这样的事情医生也不愿意看到。政府应拿出举措来,大幅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让医生的劳动得到尊重,让医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充分认可和体现。

  “以技养医”才是正轨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周仲藩

  医院要“以药养医”,我总是觉得非常奇怪。如果真是这样,我作为一名医生,感到十分羞愧。医院是一个技术性极强的部门,难道凭着这些大中专毕业生的技术水平和辛勤劳动,医务人员竟然养不活自己,还需要“以药养医”?

  理发师凭一把剃头刀可以养活自己,工人凭一把扳手可以养活自己,出租车司机靠一辆汽车可以过得很舒心。医院之所以出现“以药养医”,只能说明我国的医务人员是廉价劳动力,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医院是一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医生和护士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人人都掌握了一技之长,而且他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带有一定的风险。任何一个病人的康复,都饱含了许多医务人员的技术和智慧。且不说他们日以继夜、起早贪黑和废寝忘食地工作,仅说他们的医疗技术,就往往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长期积累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这里面含金量是很高的,甚至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当然,我国医务人员长期受党和国家的培养和教育,提倡奉献,的确许多人也作出了无私的奉献,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但医疗技术是集体的智慧,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应该体现价值,收费应该合理。我国医务人员凭着自己高超娴熟的技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凭着自己高尚的医德医风,应该得到自己应得的报酬。要提倡“以技养医”,根本无需“以药养医”。

  至少有三点好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  过伟华

  广东省近期推出的医疗服务分级定价,允许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医生拉开收费档次,通过分级定价,打造名院名医“以技养医”工程。实施“以技养医”,进而取代“以药养医”。我认为,推出“以技养医”有三大好处。

  一、可改变目前医疗机构钻研医疗业务不足,经济利益和经营观念过度的不良风气。由于目前国家对医疗机构补偿不到位,很多医疗机构存在重经济、轻业务,重收入、轻技术的不良风气,尤其是广大医务人员和管理者不能处理好业务和经济、收入和技术等方面的关系。提出“以技养医”,可以促进医院早日回到弘扬学术氛围、积极钻研业务的氛围中。当然,这还需要政府对医疗机构补偿到位,医疗机构改革到位。

  二、“以技养医”是取代“以药养医”不良风气的良药。药物回扣等不正之风是部分医务人员的腐蚀剂。临床上可以看到不合理用药;可以看到一些医生爱出门诊、不愿上病房,将门诊病人收留在门诊补液而不愿收入病房。更有甚者,一些年轻医生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想去病房学技术,只想在门诊拿药物回扣,有的甚至为此托关系找领导。结果出现药品回扣多、药品比例多、临床投诉多,服务和医疗质量差、个人业务水平差的“三多两差医生”。

  三、改变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国家收费价格完全可以改变就医人群的行为取向。上海等地对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在门诊收费和社保基金报销政策上的较大差异,就决定了当地就医人群根据病情选择医院的较为合理的就医行为——小病找社区,大病找医院。如果推行“以技养医”,从收费价格政策上加大不同医疗机构的收费差异,就会减少患者集中到大医院看病的现象。


  乙 方

  实行的时机不成熟

  广东罗定市人民医院内科主任  谢启焕

  现在国内的所谓公立医院,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的公立医院,只是准公立医院,或公益性公立医院。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现在公立医院的经费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财政补贴,为2%~4%。有时由于政府财政困难,不仅补偿不到位,甚至还要“反哺”。二是靠医院“自给自足”。其办法是卖药,赚15%的利润,另外还有服务费和检查费。而现在医改已实行基本药物和药物零差价制度,把“以药养医”的“左手”扼住了,路堵死了。医院为了生存与发展,只好靠另一条路——以技养医。我担心,一旦提倡“以技养医”,会出现大检查、滥检查现象,出现少吃药多检查,到头来病人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如果病人治不好意见会更大,甚至会酿成“医闹”。

  鉴于此,提倡“以技养医”之路是行不通的。那么怎么办呢?路只有两条:一条政府出全资,办真正意义的公立医院。第二是让“以药养医”和“以技养医”这两只手暂时共存一段时间(当然要做到自我约束),待以后时机成熟再实行“以技养医”。

  容易滋生过度检查

  湖北鄂州鄂钢医院主任医师  汪小平

  今年初,某媒体网上调查职业道德操守表现,结果显示,最差的职业是医生。从“医者父母心”到对医生不认可甚至是敌视,原因何在?

  回顾中国24年的医改之路,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政策若干问题的报告》,提出“对卫生医疗机构实行放权、让利、搞活,实行鼓励创收和自我发展的政策”。良好的初衷却在日后的实施过程中遭到患者诟病、引发社会不满。

  在反思过去走过的弯路时,人们都在深恶痛绝地谴责医院“以药养医”。今天,我们能否提倡“以技养医”呢?

  实际上,医技与医药都是医生的工作手段,两者没有本质区别,且两者都为医所用。选择什么样的检查、药物,何种治疗方案,都掌握在医生手上,医生技术的发挥依然“自我”。如果在大的政策、环境、分配制度不改变的前提下,如果我们医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脱胎换骨,明天“以技养医”的结局就是今天“以药养医”的翻版。

  最近,某市总结新农合后农民就医缴费情况,事实是当地农民报销后的自费部分还高出2006年执行新农合前的总费用。这说明,看病贵问题不仅仅是“以药养医”造成的。“550万元天价医疗费事件”这些人们不愿看到的事实,对我们将来“以技养医”是一个警示。

  显而易见,我们今天正在执行的新医改方案不仅要治理“以药养医”,还在规范技术性治疗措施的选择及收费,包括过度检查、治疗。当然,我们必须重视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医院得到良性发展才能为人民服务。正如陈竺部长所言:“对医院院长们,我就要更多地强调公益性和让人民群众得实惠。首先要关心如何应答群众基本的医疗需求。”无论是“以药养医”还是“以技养医”,只要我们的行医原则偏离了公益性,社会就不会认同,人民群众就不会拥护。

  财政投入必不可少

  山东省微山县人民医院  刘安保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人们似乎看到了贯穿医改的两条线索。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努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收入和社会认可度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并把这种积极性的提高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效益。

  长期以来,“以药养医”是医院发展和正常运行的强大经济支柱,也是造成看病贵的罪魁祸首。新医改首先取消了医院15%的药品加成,这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从每个患者的总体费用来看,这15%所占比例并不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某些药物像饱吸了水的海绵一样,含有的水分太大,患者要为这些“水分”埋单。如何拧去医疗机构中这些药品的水分?

  随着基本药物目录的逐渐施行,显然会从根本上缩减医院的药品收入,遏制药品回扣,打破以往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而以此造成的“失衡”谁来埋单?一方面从医院自身入手,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另一方面,政府直接给予财政补贴。而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后势必又会带来新的看病贵问题。试想,如果医院在管理和考核中规定医生的奖金和其完成的“指标”成正比,那么,谁能保证每个医生的诊疗活动都基于从患者的利益出发?一旦和经济利益挂钩,恐怕还没按下葫芦又起了瓢。

  所以,笔者认为 “以技养医”不可取,强调政府的财政投入最重要。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网络时代,患者最信任的还是医生

上一篇:

一杯热水暖人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