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吴莹 肖鑫 李晋宇
美国医学人文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指出,“触摸和谈话曾经是诊病的主要方式,现在完全被各种仪器取代了,唯有‘最好的医生’才会继续做这两件事。”
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第二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便是这样一位“最好的医生”。
采访中,吴老告诉记者:“医学是一门温暖心灵的科学,医生之于病人乃子女视于父母,其首要不在于手术做得如何流金溢彩,名扬四方,而在于如何向病人奉献天使般的温暖。”吴孟超院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给数以万计的病人天使般的温暖。查房时,他喜欢一边与病人拉家常,一边用手触摸和检查病人的身体。几十年来,冬天查房时,吴孟超总是先把手在口袋里捂热,然后再去接触病人的身体。每次为病人检查完之后,他都要顺手为他们拉好衣服,掖好被角,并弯腰把鞋子放到他们最容易穿的地方。他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凡是他做过手术的病人,多年后再见,往往仍能叫出名字,忆起当年手术的情况。
吴孟超有精湛的医术,但他始终把医德看得比医术更重要。几十年来,来找他的病人,不论贫富贵贱,他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他从不摆专家的架子,每次就诊都耐心解答病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记下病人的每一处细微变化。他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能让病人省一分就省一分。即使休息时间,他也在家中热情接待那些慕名而来的病人。吴孟超做手术时,用的麻醉药和消炎药都是最普通的。平时,他要求医生不用价格贵的抗生素,做检查时也尽量为患者省钱。如果做B超能解决问题,决不让患者去做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
吴孟超用他毕生的精力践行着一名医者的仁爱情怀。从他身上,我们触摸到了医学的温暖,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芒照亮了医学之路。
烧伤使许多伤患者都改变了本来面目,让人望而生畏。作为一位美丽的女性,夏照帆在众多的医学专业中却钟情于“烧伤”。大学毕业前夕,夏照帆被安排到湖南某煤矿医院实习,一次意外事故改变了她的人生选择。当地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一名17岁的女孩烧伤面积达70%以上,正处于花季的少女丧失了生存的信心,拒绝治疗。夏照帆十分理解少女的感受,决心用爱心唤醒她对生活的信心,终于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件事使得夏照帆心灵受到震撼,她真切地感到了作为一名烧伤外科医生的神圣和崇高。从此,原本选择内科专业的夏照帆决心在烧伤外科干出一番事业,让痛苦和死亡远离那些被烧伤煎熬的人们。目前,由夏照帆领衔的长海医院烧伤科大面积烧伤治疗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烧伤总治愈率达到98%以上,约有2万名烧伤患者恢复了健康生活。
今年6月,成都市“6·5”公交车燃烧事故发生后,作为国家和军队烧伤专家组成员,夏照帆临危受命,紧急赴蓉实施救援。正值盛夏,炙热的气温混杂着患者创面焦痂的恶臭,简直令人窒息。但为了保持患者创面的清洁,每天夏照帆都和一线医生一起为每位伤员换药四次以上,每次换药都要持续一两个小时。
“把患者的生命高高举过头顶,当你为这个信念而奋斗的时候,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2009年上海市高尚医德奖获得者、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长征医院肾内科主任梅长林教授,从1979年大学毕业至今,一年到头在家吃饭没有几顿,他除了出差以外,一日三餐都在医院吃。梅长林把家安在了办公室,在这里,有几件东西是必备的。一个旅行箱,一套洗漱用品,一套餐具和一个可以拉开当床用的沙发。
梅长林告诉记者:“我有个习惯,无论是出国还是在国内出差,我早上出发之前直接到病房把病人看一遍,然后再离开,回来的时候也是先到病房。”
视病人为亲人,把病人的需要永远放在第一位。这是梅长林几十年从医之路的真实写照。30年来,他用自己的双手为成千上万名尿毒症患者解除了病痛。
作为一个以拯救生命为天职、承载着社会道德最厚重部分的职业,医生应该怎样面对病人?在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医生锋利的手术刀,如何才能保持心灵不被杂质腐蚀?吴孟超、夏照帆、梅长林如同一面面镜子,给了我们答案:人文素养应是医生的基本素养,尊重生命则是医生的第一道德。可以说,一个能注重细节,体现无微不至关怀而善待患者的人,必定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其必定有一颗悲悯苍生的心。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正是第二军医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让爱的阳光雨露化作一股股神奇的力量,薪火传承,教育着一代代后来者用爱心去谱写生命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