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0/6/2010625933508430.jpg)
专家简介: 李安民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1979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1983年~1986年,第四军医大学攻读神经外科硕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易声禹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先后在德国、阿根廷和美国的四所大学进修。 他在脑胶质瘤局部治疗新技术领域、癫痫外科与精神外科方面有独到的建树。日前担任中国医学工程学会神经与精神疾病靶向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电生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位。承担和完成10项国家、省部级和军队科研课题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军队医疗成果奖一等奖1项等荣誉。
□本报记者王璐 张思玮 “如果我们家孩子犯了罪,被判入狱10年,哪怕是20年,我们至少还有个盼头,得了这个病,根本没有盼头。” 这是一位患有精神发育迟滞(俗称智障,英文简称MR)儿童的家长在就诊时对李安民所说的话。“这句话一直‘刺激’着我,让我觉得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安民说。 李安民现在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几十年的从医路,让他更加觉得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每一位来这里就诊的患者,他背后的家庭都是 一本血泪史。” 记者的采访时间被安排在周末,他说,只有这个时间他才能稍微闲下来。而当记者赶到医院时,他正在病房里与患者家属交流病情,得知记者已经赶到,李安民并没有马上结束谈话,“对待这种病人需要更多的耐心。”他向记者解释。 “得了这种病,全世界都没有办法治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治疗让病情得以缓解。”李安民来到办公室,随后便打开了电脑中的PPT。他觉得通过PPT中生动的图片,可以让记者更加直观地感受这种疾病的危害。
雪上加霜 “这个病,孩子仅仅智力差也就罢了,如果还伴有行为障碍和癫痫的话,家庭就遭殃了。”他指着电脑屏幕向记者介绍,这位患者是他们科室接收的第一例智障患者,北京人,18岁,但智商仅相当于2岁儿童,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是吵闹、打人。父母已经被他打得浑身是伤,只好用铁链子把他拴起来。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精神发育迟滞病例。李安民解释所谓的精神发育迟滞是指18岁以前发育阶段由于遗传因素、母孕期不利因素或社会心理因素等名种原因所引起,临床表现以智力明显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发育障碍性疾病。 尽管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和人们健康素养的提高,智障儿童呈现出走低的趋势,但是李安民还是提醒,绝对不能轻视对智障患者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据统计,MR在欧美国家的总发病率为3 ‰。而在我国,相关部门曾在1985年~1990年对全国八省市0~14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城市患病率为0.47%~0.82%,总患病率为0.7%;农村患病率为1.20%~1.73%,总患病率为1.41%。 “一个家庭有个智障的孩子就算是不幸了,更为不幸的是这些家庭多数都是单亲家庭。”李安民通过诊治发现,带着孩子来看病的、在病房陪护的往往都是孩子的母亲。 当前,医学界虽然对该病的研究较多,但仍有1/3患儿的病因难以确定。 李安民介绍了4种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诱因:其一,产前因素。既包括遗传因素,又包括母体在妊娠期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其二,产时因素。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产伤、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均可影响胎儿及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智力低下。其三,产后因素。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如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严重颅脑外伤、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缺氧等均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其四,社会心理因素。因为贫穷、忽视、虐待而导致儿童早年与社会严重隔离,缺乏良性环境刺激和文化教育机会等均可导致智力低下。 “因产前不利因素造成胎儿智障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李安民认为,当今导致儿童智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父母没有充分地作好怀孕准备,就“稀里糊涂怀孕了”。
“我们试图在突破” 目前,对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8岁以前发病、智商低于70、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医学上,通常把MR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MR是指智商在70~50之间,中度MR,是指智商在50~30之间,而重度MR,是指智商在30以下。 而当前大部分医疗机构对待精神存在问题的患者多采用镇静药治疗,而这种治疗会对脑神经产生进一步的损伤。“这不能说是一种误区,只能说是一种无奈之举。”李安民说。 李安民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他的团队探索出来的治疗方法:对于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方案,采取自体外周血骨髓单个核细胞脑移植;对于精神发育迟滞伴有行为障碍的治疗方案,采取立体定向脑内选择性多靶点射频治疗;对于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癫痫的治疗方案,采取立体定向双侧胼胝体和病灶侧杏仁核、海马射频治疗;对于精神发育迟滞伴有行为障碍和癫痫的治疗方案,采取立体定向脑内选择性多靶点、双侧胼胝体和病灶侧海马射频治疗。 “其实,通俗地讲我们通过手术主要是对大脑边缘系统进行部分毁损,以期达到解决大脑皮层、白质和边缘系统功能失衡的目的。”李安民说。 “你看这个患者经过我们治疗后,在出院的时候,已经能给我们敬礼了。”每当看到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李安民都感到非常欣慰。他说,通过手术并不能保证每个患者都能获得显著疗效,这也正是他努力的空间所在。
小贴士 脑立体定向术 脑立体定向术是一种高科技含量的高精度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方式。1947年,美国两位医生Spiegel和Wycis首次将立体定向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国自1985年起陆续开展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障碍的研究与临床。 该手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3D坐标系统,结合磁共振或CT扫描,把脑内任何一点均数字化,从而达到对脑内结构定位的目的。然后在患者头上打一小孔施行手术,精度可达0.1mm。在功能性疾病治疗过程中还可利用微电极进行细胞定位,所以又称为“细胞刀”,具有定位精确、技术要求高、手术创伤小、副作用少、疗效确切等特点。 目前脑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多种神经外科疾病诊断和微创手术治疗。尤其适用于脑深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性活检、脑内血肿钻孔引流、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药物难治性强迫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功能性疾病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