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洋 孟丽平 来源:心脏外科
近日,从《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传来喜讯,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杨剑主治医师、通讯作者易定华主任题为“经导管介入治疗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中期随访研究”的临床研究论著被国际知名心血管杂志《欧洲心脏病学杂志》(IF=9.8)接收,该论著为国际首个微创介入治疗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大规模临床研究论著。
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是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4%。长期以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开胸手术,其缺点是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患者心理压力重。2000年起,欧美国家开始将微创介入治疗应用于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但由于术后III度传导阻滞、瓣膜返流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等原因,始终未得到广泛普及。自2002年6月以来,心血管外科在易定华主任的领导下,联合超声诊断科、放射介入科、心血管内科、统计教研室等多个学科,开展了对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微创介入治疗研究。杨剑主治医师等主要研究人员历时7年,共纳入分析了西京医院848例膜周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者,并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进行登记注册。通过采取严格纳入和排除标准、改良手术方式、创新手术技巧、优化器材选择以及加强术中、术后影像学监测等多种有效手段,将此项技术的治疗成功率由国际报道的80%提高至西京医院的98.1%;将术后III度传导阻滞、瓣膜返流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由国际报道的3.5-8.6%显著降低至西京医院的0.2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西京医院膜周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 >98%,免除任何心血管不良事件几率>85%。该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报道的关于微创介入技术应用于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治疗的样本量最大、随访时间最长的临床研究报道。通过优异的中期治疗及随访结果,该科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经导管微创介入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在欧美国家长期把持的临床研究中发出了来自“中国的声音”,将进一步推进微创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微创介入技术治疗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近年来,在校党委精品战略的指引下,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注重凝练学科方向,瞄准国际前沿,开展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微创心血管外科、全胸腔镜心脏手术以及复杂动脉瘤“杂交”手术等新技术、新业务,并成为国内首家微创心血管外科培训基地。自2009年以来,该科共发表国外SCI论文29篇,其中14篇为临床研究文章。围绕临床研究,所撰写的论文在美国经导管心血管病治疗会议、美国胸外科医师年会、德国结构性先心病会议、欧洲心胸血管外科年会等多个国际会议交流。易定华主任、杨剑主治医师还先后受邀于2010 纽约主动脉论坛、国际腔内血管治疗学大会等国际知名会议进行大会主题发言。
此次国际首个微创介入治疗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大规模临床研究论著的发表,进一步奠定了我校在心血管疾病微创治疗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刘洋 孟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