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普外科专家的全力救治,我们的女儿即将康复出院了”。坐在病床旁的父母笑容满面地说。福州总医院普外科成功为一10岁小患者切除腹膜腔后的巨大恶性肿瘤,血管、神经均未受到任何损害。
余静(化名)来自江西波阳,今年刚满10岁的她正读小学三年级。今年8月中旬她突然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家人带她四处求医,病情却一直未见好转,且越来越严重。危急之下,患者家属抱着一线希望带她来到福州总医院普外科求治。经门诊普外科医生体检,在右上腹可触及一个比碗口稍大的肿块,随后经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肿物,最终诊断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经过检查发现肿物已严重压迫腹腔内重要血管,并与血管、神经严重粘连。不及时处理她腹痛、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会不断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对此,王烈主任作出尽快手术的决定。
考虑到患者年龄小、病情复杂以及手术过程中有可能伤及血管、神经等因素,普外科请儿科、麻醉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专家多次会诊,对手术方案进行多次讨论和研究,并积极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手术如期开展,由经验丰富的王烈主任医师与邹忠东副主任医师共同实施。在剖腹探查过程中发现腹膜后有一大肿块,庆幸的是未发现腹膜壁有转移性结节,也未触及其他器官有转移性病灶。在行肿瘤切除术的过程中,由于肿瘤完全包裹左肾动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无法直接分离。主刀医生当机立断决定行减瘤术,用电刀切开肿瘤,尽量把肿物去除干净并保护被包裹的动、静脉。这个步骤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稍有闪失就有可能损伤血管引起大出血。经过连续几个小时的操作,手术顺利完成了,病人出血量不到100ml。术后小患者体质逐渐恢复,目前已经可以进食,各项生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据王烈主任介绍,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主要由原始间叶细胞及早期幼稚发育阶段的横纹肌细胞所组成,多发于15岁以下儿童。该肿瘤恶性程度极高,此病在临床上属于少见病,易造成误诊,应引起重视。
陈媛媛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