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人之父"钟世镇在介绍"数字仿真手术"。 许都/摄
■记者 李斯璐 林靖峻 通讯员 孙健 鲁朝敏 胡琼珍
手术前怕出事,手术中又不知医生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内脏……不少患者都有这样的手术“恐惧症”。——不过,这种局面很快就会得到彻底改变。
珠江医院昨天向媒体披露,经过近三年研究,一项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863计划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三维技术“克隆”人体内脏,不论切血管、肿瘤还是缝合伤口,都可以逼真地在电脑屏幕上“预演手术”,让患者看得一清二楚。
仿真内脏可任意旋转
“能完成手术前‘彩排’技术的是‘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可视化仿真手术系统’,目前已经运用在腹部肿瘤患者的身上。”领衔研发该技术的珠江医院肝胆科方驰华教授说,患肝、胆、胰腺等肿瘤的病人经过腹部CT扫描后,肿瘤的数据就会输入系统,自动“克隆”成与患者本人吻合的“三维仿真内脏”。
方教授举例说:“一个肝癌的病人用三维技术重构一个虚拟病肝后,医生用系统可将‘病肝’360度任意旋转,然后点一下鼠标将它变‘透明’,不用动真刀就可观察到病灶与内部动脉、静脉、胆管等管道系统的详细位置,以及其与周围脏器的粘连程度。”
在演示过程中,记者看见系统的手术装备齐全,手术镊子、剪子、手术刀、缝合线一如发挥手术台上的功能,轻易就可以为肝脏“切血管”、“割肿瘤”,最后还“缝合伤口”完成手术。
“白开刀”现象可大减
与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震教授对于这项重大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手术提前评估,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的风险。
现实生活中,很多病人和家属最忌讳的就是手术中切错或者“白开刀”(动刀后才发现病灶很难切除),现在这种担忧就完全没必要了。
方教授介绍:“在试验中,我们发现系统最好的地方是可以对手术钳的方案设计、规划,进行反复操作和修正。如果某步骤操作不可行,危及生命,系统就会提示,医生可以‘重做手术’,直到找到一种方案可把患者的创伤程度降到最低为止,这是真实手术台上无法做到的。”另外,医生还可直接在电脑上进行仿真手术演示,让患者、家属心中有数,不再“心惊惊”,还能避免医患纠纷。
目前,这种技术已在100多例病人身上成功运用。
■疑问一
手术费用会否提高?
新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一串担心:内脏是“虚拟的”,会否带来误差影响手术质量?每次评估需要专门人士分析,手术费会否增加?虚拟手术的过程,会否拖延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对于这些疑问,方教授逐一解释:“虚拟肝脏是医生搜集了240余例正常人和300余例腹部实质脏器肿瘤患者的腹部CT数据,并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而获得,因此虚拟内脏的结构基本上吻合,并适用于外科手术。另外,一般病人入院后3-4天才会安排手术,而癌症病人则需等10天左右。进行一次重构内脏做虚拟手术仅需要40-60分钟,因此不会耽误病情,而且病人是免费享受该服务的。”
■疑问二
此项技术怎么推广?
专家表示,国外也有三维重建立体内脏的技术,但少见用于临床,经过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对比,目前“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可视化仿真技术系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而且非常实用。“医院只需有16排螺旋CT设备就可运用这个系统。”
“尤其可推广到医疗教学上。”方教授表示,“过去学生进行手术实践在尸体上解剖练习,但成本大,机会比较少,有了这种技术后,学生可有更多机会实践,对于提高手术教学和训练质量都很有效,目前除了打算在医院推广该项技术外,还打算向医学院校、科研单位推广。”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可视化仿真手术系统”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可视化仿真手术系统”是在“虚拟人”的基础上研发的,总投资共500余万元。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863计划项目成果‘医学图像三维重构可视化仿真手术系统’,经过近三年的研发攻关才获得重大突破,目前已经获得国家两项软件著作权,同时申请了9项专利。据透露,该项技术明天将在第十届深圳国际高新科技技术会上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