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患者眼里,福州总医院肿瘤科欧阳学农主任是一位心里装着患者的好医生,找他看病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大家都觉得他态度和蔼,很好接触,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让人感到暖暖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一直毫不隐瞒地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患者,随时随地接受患者的电话咨询。难怪许多人都会感慨:欧阳主任的手机都成了“健康热线”,凡是患者打给他的咨询电话,他都会一一予以详细解答,从不拒绝。
和欧阳学农主任聊起来,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妙语连珠的医生,超常的思维分析能力和不凡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人钦佩不已。为何那么多的患者那么信任他、称赞他?他又是如何当好一名好医生?我们听他一一道来。
谈心说医德——爱心、耐心、细心缺一不可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主任、全军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欧阳学农主任的头上顶着很多光环,或许有不少患者正是看到了这些光环,才去找他看病。
在他自己看来,却并不是这么回事。“现在对于医生来说,要掌握疾病诊治方面的专业知识、进一步的培训学习和深造,已经不是难事了,而且还有各种设备、操作规范的帮助。相反,一些细微的东西更能体现一位好医生的素养。”欧阳学农主任说。
他将这些“细微”的东西总结为三心:爱心、耐心、细心。“爱心是要求医生换位思考,理解病人的难处、痛苦,关爱他们,我们的护士都不叫几床几号的,都是管患者叫爷爷、奶奶、大哥、大姐;耐心着重体现在与病人的沟通上,以及考虑病情的时候;细心则要求医生也要像福尔摩斯一样,在诊治中抓住一些细微的线索来解决患者的病症。”
说到这,欧阳学农主任提到一个特殊的病例。他说,有位患者因为病情需要做了深静脉置管,按理说只要操作规范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可这位患者一直反映置管部位肿痛。最后经过检查发现的确这样,这位患者相对来说是植入组织中的物体比较敏感,所以不得不取消置管。“不能都按常规来判断,一些情况下就需要医生自己去细心发现。”
谈钱不伤感情——医生就得为病人当家理财
眼下有句俗话叫“谈钱伤感情”,不过在欧阳学农主任这儿可行不通,他明确地提出一个观点——医生就得会为病人当家理财。
在大家眼中,癌症总是披着可怕、恐怖的外衣,紧随其后的就是高额的诊疗费用,往往如果家里有一个人得了癌症,这个家庭的家底就可能一下子被掏空了。作为肿瘤科的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对患者的这种心理负担体会尤深,所以他也将为患者当家理财、让患者能有钱做持续的治疗作为对科室医生的要求。
欧阳学农主任介绍说,肿瘤科每年收纳的病人达6000多人次,平均每人次的费用仅约为1万元——这在全国各大医院肿瘤科来说都是比较低的。他说,癌症是一种通过多种方式、综合治疗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希望更多的癌症患者能带着肿瘤长期生存下去,所以能不能做到长期生存,持续有效的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不仅如此,遇到家庭经济确实有困难的患者,欧阳学农主任和科室医护人员也是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此前不久在该科住院的小王,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为了帮她治好中期淋巴瘤,欧阳学农主任不仅发动科室医护人员捐款,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联合好又多、沃尔玛等超市一起发动社会捐款救助。
谈到科室建设——我可不是武大郎开店
说到科室的建设,欧阳学农主任开了个玩笑说:“我虽然个子不高,但我绝不是武大郎开店——只管自己折腾。”
这句话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要依靠全科室的医生、护士的合力,把科室建设好,把诊疗水平提升上去。“一个医生技术再好,这个科室也不可能长久地健康发展,只有我欧阳学农一个人,这肿瘤科也好不到哪儿去。我们既需要专功特长方面的相互协作,也需要不同分工的相互支持。”
而这第二层含义,则是指肿瘤科与外界的交流、促进。近年来,肿瘤科在癌症的生物靶向药物治疗、热疗等新领域已卓有成效,同时科室也承担了不少肿瘤治疗药物的试验工作。此外,肿瘤科也经常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向读者宣传肿瘤的预防保健知识,受到了许多患者的称赞和信赖。这些新技术的开展应用和广泛宣传,不仅提高了科室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促进了科室的快速发展,对科室发展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宣传科 张文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