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猪排骨”——记
2009年10月06日凌晨05:00经过大坪医院胸外科专家王如文主任、周景海副教授历时数小时的努力,终于成功将嵌入患者张某食管壁7天之久的骨性异物取出 并对其实施食管修补、食管腔内置管术——这一胸外科独创的特色手术曾经挽救过许多发生晚期食管穿孔病人的生命。
张某,中年男性,7天前因进食时不慎将一“猪排骨”吞入后出现进食哽噎、胸骨后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入院时仅能进食少量流质食物,由于长时间的疼痛、进食困难、进食少,身体非常虚弱。患者先入我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发现:距离门齿25cm处有一异物刺入食管壁,周围粘膜充血水肿严重。64排CT检查:异物呈“Y”状,尖锐,最长径可达26.3mm,紧靠主动脉弓。王如文主任指出:患者食管中为骨性异物,体积大,尖锐,形态不规则,靠近主动脉弓,如果直接钳取,不仅无法取出,还可能加重病情,甚至损伤大血管,引起大出血,患者随时丧命;患者病史长,右侧胸膜增厚明显,表明异物可能已刺破食管壁,造成严重的食管穿孔、纵隔炎,如不紧急手术治疗,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生命危险。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手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看着奄奄一息的张某,本就贫穷的一家陷入了极度悲痛中。
顶着巨大的压力,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对患者实施我科创新设计的手术方式——经右胸食管异物取出 食管修补及食管腔内置管术。该手术方式利用食管腔内置管,一则为损伤修补的食管起到内支撑保护的作用,减少胃食管内的分泌物、细菌、胃液等通过食管切口流入胸腔内,减轻对纵隔及胸腔的污染,利于伤口愈合;再则患者术后即可经口进食,又可经胃造瘘口饲食,加强营养,术后恢复好,增加手术成功的安全性。
手术麻醉需双腔气管插管,由于患者病变靠近气管分叉和主动脉弓,操作不慎就会加重患者病情,插管时非常困难,通过麻醉科医务人员的努力,完成了插管通气,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进胸后,患者食管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邻近胸膜水肿,而且已有胸腔积液,分离非常困难。在我院消化内科刘重阳副主任等同事术中胃镜引导下,成功将这把“骨匕首”取出,并利用邻近肋间肌瓣覆盖加固食管切口——又增加一层保护,有利于切口愈合。更体现了我科的特色手术设计。
目前患者已下床行走,通过腹部的“特色”造瘘管进食,各方面都在顺利恢复中。患者及其家属由衷的感谢医生,同病室的病友得知患者情况后也感慨——手术方式独特,巧妙,一举多用;医生技术高超、服务周到。
专家提醒:食管异物是危重急症,切勿掉以轻心,一旦发生应及时到医院取出,通过不科学的手段解决,很可能延误治疗,不仅会加重病情,甚至可导致食管穿孔、损伤临近重要器官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