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匡远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江澄川教授和其博士研究生王尔松医师等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六成以上的中枢神经细胞瘤不易被鉴别。这种好发于青壮年的脑肿瘤,仅仅依靠影像学诊断,误诊率极高。江澄川强调,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必须经过免疫学或电镜检查方可确诊,开颅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患者预后良好。该项研究报告最近发表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第7期上。
江澄川、王尔松等收集华山医院近年来收治的73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对该病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枢神经细胞瘤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81;近80%的发病者为20岁~40岁的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为31.9岁;术前患者多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有肌体乏力、行走不稳、记忆力下降、癫痫及视力改变等临床表现。
江澄川说,由于该病临床发现率低,很多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加上中枢神经细胞瘤在影像学上极易与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相混淆,往往造成误诊。在本组73名患者中,术前作出明确诊断的仅为26名。此前也有国内学者报道,在对发现的22名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第一次病理学检查时仅有1名诊断正确。
江澄川说,尽管影像学上肿瘤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仍难作出正确判断,须通过免疫组化或电镜检查才能明确。患者一经确诊,外科手术是最佳选择,但手术死亡率高于其他脑肿瘤,本组死亡率为8.2%,全切除率可达80%以上。肿瘤切除后无需放疗,患者预后良好。在随访到的36名患者中,没有一人复发。
据了解,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细胞肿瘤。该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细胞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