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有时找不到家,经常记不住东西,计算能力有所减退,方向感没有……不要以为这些是正常现象,血管性痴呆早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也有这样的临床症状。
老年痴呆是一类较为可怕的病症,根据发病机理不同,可大致分为阿尔茨海默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前者即老年性痴呆,是由于脑病变引起的大脑皮层受损,该病在白种人中的发病率高于黄种人。另一种是血管性痴呆(简称VD),它是由于脑缺血、缺氧后引起血管发生梗塞病变,从而引发认知障碍、痴呆。
血管性痴呆大都由中风引起,多发病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在该人群中的中风幸存者中,有26.3%遗留有认知功能障碍。另据调查统计,脑血管性痴呆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1%-3.0%,在欧洲为1.3%-4.2%。
VD发病与人口老龄化相关。北京和上海已步入老龄化,老年人口增多,加之高血压、高脂血症、血管硬化引起中风,脑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VD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因此,血管性痴呆在城市的发病高于农村。
预防血管性痴呆,首先要对上述临床症状高度重视,有问题及早就诊。其次,应及时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血管硬化等病症,改善血管的状况,防止大脑损伤。
就治疗而言,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脑微循环。二是康复治疗手段,通过动手能力、记忆训练、人与人的交流等达到提高交流能力、益智的目的。第三种方法是中医治疗,通过中药和针灸达到治疗目的。
北京市科委生物医药处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合作开展了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技术研究,有望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提供帮助。它是中药、针灸、康复疗法三位一体的综合疗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自理能力,延缓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受访者/王发渭 整理/寇鑫)
王发渭,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年病、心脑血管病的研究,对老年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有较深的研究,发表论文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