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怀孕”中年女教师无奈暂离讲台
陈江文 范玉红报道
内容提要:9月1日,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42岁的张娟(化名),肚子突然急剧胀大,短短的10多天里,变成了一个“怀孕”8、9个月的孕妇,体重下降11斤。情急之中,张娟来到石家庄某医院,胃镜、彩超、CT、核磁……检查做了一大堆,医生也没给出一个明确诊断结果。最终,张娟被查出患上了罕见的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医生却告诉她无法治疗。后来,绝望的张娟来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血管外科。在这里,崔进国主任突破手术禁区,为张娟打通堵塞的肝脏血管,破解了她的“怀孕”之迷。
怪:肚子无故一天天变大
42岁的张娟,是石家庄市某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9月1日,新学期开始后,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25个年头的张娟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可刚到办公室,她隐隐约约感到身体有点不舒服。“我当时想,可能是多年的胃病又犯了,也没太在意。” 张娟说,开学第一天,学生们报到事一多,身体好像又没什么事了。
就这样,张娟一连工作了4天。9月5日,是个周六。“那天在家没什么事,我说去超市买点东西,可是穿裤子时拉锁拉着有点费劲。”张娟说,我想放暑假两月是不是胖了、长肉了,也没在意。9月7日,星期一。张娟准备去上班,可在穿裤子时,她发现裤子比平时明显紧。“我当时心里也纳闷,可也不知道为什么?也就没管它。”张娟说。就是因为她没重视,接下来情况越来越严重。那天张娟给学生们讲语文、教数学,一天下来,她没喝一滴水,也没上一次厕所。按常理,老师给学生讲课应该会很渴。奇怪的是,张娟这一天既没有渴水的渴望,也没有上厕所的欲望。还有更奇的呢?第二天早晨,张娟发现脚也肿了,袜子怎么也穿不上。“我也奇怪,可学生们还在等着我上课呢。” 张娟说。那天,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出现在学校的讲台上。第三天,她感到身体非常不舒服,穿衣服时发现肚子也大了不少。可她依然坚持出现在讲台上。“每次上完课后,我感觉特别累,特想休息,回到家什么也不想干,也不想吃饭。”张娟说,9月10日那天,邻居看见我了,问我:你肚子这么大,是不是怀孕了。我说你们别开玩笑,我都40多岁了,怎么会怀孕。11日,张娟照样准时来到学校,没把邻居的玩笑话当回事。可她并不知道,可怕的病症正迅速向她逼近。同事们见了她,也都非常惊讶,问她是怎么回事,短短几天时间,怎么隔着衣服肚子大了一圈,都建议她去医院看看。
奇:检查一圈才弄清病因
9月12日,张娟向学校请了一天假。可她这一走,就住进了医院,暂时离别心爱的讲台。那天,张娟在丈夫的陪同下,早早就来到了石家庄市某医院。她挂了消化内科的专家号,专家在仔细听了张娟的叙述后,建议她住院详细检查治疗。是不是子宫肌瘤?妇科专家的检查结果排除了这一判断。是不是肝腹水,可肝功能检查也正常。到底是什么病?胃镜、彩超、CT、核磁……检查做了一大堆,医生也没给出一个明确诊断结果。
这时,张娟也急了,可急也没用,查不出病因,无法对症下药。更为糟糕的是,她的病情还在急剧恶化。肚子每天在增大,人却日渐消瘦,饭吃不了,觉睡不着,尿也非常少,躺下喘不住气,坐着坐不住。当时感觉真是生不如死,张娟回忆说,由于不能吃饭,体重也在迅速下降,每天仅靠输液来维持,住了8天院,体重下降了11斤,脸又黑又瘦,一双大大的眼睛深陷下去。吴淑娟还告诉笔者,肚皮被撑得透亮,血管感觉要爆似的,看起来就像怀孕8、9个月的孕妇。
后来,医生又建议张娟进行下腔静脉、肝静脉造影检查。最终,她被诊断为: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血管外科梁志会副主任告诉记者,布加氏综合征是由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阻塞病变引起的一种肝后性门脉高压症。形象地说,张娟的肝静脉被堵,引起肝脏血淤血、门静脉压力增高而导致腹水,所以她的肚子短时间内一天天的在变大。
急:找不到能救命的医生
找到了病因后,张娟总算松了一口气。可是医生又告诉她,治疗她病情最有效的办法是做介入手术,用导管打通堵塞的肝静脉,而张娟住院的医院做不了这类手术,治不了她的病。
听完医生的话,张娟犹如当头挨了一棒,这可怎么办?张娟和她的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托人寻找能救命的医生。这时,有人告诉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血管外科崔进国主任在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经崔主任治疗的病人有1000余例,而且愈合良好。张娟像抓到了根救命稻草,她的丈夫抱着试试看态度来到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那天,血管外科崔主任刚下手术台,他看完张娟的各种检查资料后告诉我,能做这个手术。张娟的丈夫回忆说,当天我们就转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进了血管外科。也就是这次转院,让张娟彻底看到了希望。
入院后,医务人员热心接待了她,安排做了有关检查,再次确诊为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可事情就是这么巧,张娟住院的第二天,崔进国要出国考察,时间7天。这可怎么办?崔进国主任仔细检查张娟的病情后,提出了科学的治疗方案,给予保肝、利尿治疗,将全身状况调节到最好水平。
险:两次手术终解除病疾
9月25日,崔主任回国后的第二天,张娟被推进手术室。手术难度很大,血管外科主任崔进国亲自手术。可不希望看到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当按照预先设计的手术方案,从张娟颈部处开了一个小口,当导管沿着血管进入肝静脉时,发现肝静脉发育不全、先天性畸形。由于肝静脉细得跟毛细血管似的,经反复探寻导丝难以通过肝静脉,手术不得不暂时停止。
为了让张娟尽快解除痛苦,科室组织医务人员再次讨论手术方案。崔进国主任大胆提出用穿刺针直接开通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后,置入支架,建立血液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血管外科副主任梁志会告诉记者:肝脏包着下腔静脉和门静脉,手术难道非常高,导管穿刺的位置高一点就可能穿到心脏,穿得低一点可能穿破血管,引起腹腔内大出血,危及张娟生命。怎么办?有人认为这个手术方案风险太大,建议放弃或另想办法。如果放弃这个方案,意味着张娟的肚子还会肿大,再说也没有其它可行的办法。放弃还是另想其他办法,最后,老专家,博士导师崔进国主任经过认真分析后,毅然决定实施这个难度高、风险大的介入手术。
10月9日,张娟再次被推进手术室,一个半小时后,堵塞的血管被打通,透过屏幕上显出的通畅血管影像,大家的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
如今,张娟“怀孕”之迷破解了,肚子不再胀痛了,吃饭、排尿也正常了。张娟作诗一首“将军德高医术精、解除顽疾在口碑、重返讲台建功业、和平天使铸军魂、桃李天李谢祖国”,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血管外科的医务人员千恩万谢,谢谢这些穿军装的白衣天使救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