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8日是全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
请看专家在全民健身日活动中的健康大讲堂上所做的报告——
人们运动健身意识已经增强
北京市民健身意识及方式调查报告表明,北京市八成多的人认为健身运动应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有七成以上的人参加不同形式的运动。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去年对约3000人的调查表明,人们不参加体育锻炼的首位原因为运动创伤,而以往的首位原因是没有时间和场地。这说明人们锻炼的意识增强了,同时也提示我们,随着参加健身运动的人的增多,受伤的人也多了起来。所以说,运动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增进健康,也可以让人受伤。
运动过度 风险增高
科学健身的要点可归纳为:运动过少慢病增多,运动过度风险增高,运动适度安全有效。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运动过少慢病增多,因此积极参加运动的人增多了。然而,很多人对运动度的问题尚未认识和注意把握。
运动不当带来的主要问题:
▲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创伤(包括原有退行性病变的加重)
▲过度训练综合征
▲运动性心理依赖
▲闭合性损伤后处理不当
以运动性猝死为例。引起运动性猝死有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心源性猝死。
一位40多岁的工会干部在准备组织单位的人去爬山前自己先去踩点。平时他十分健壮,身体素质很好,踩点时很快就爬到了山顶。但就在山顶上,他因突发心肌梗死而亡。其原因在于,他以为自己平时身体很好,于是过快地登山。而在登山过程中,心肌需要很多氧气,但是供应血液的动脉出了问题,就像汽车的油路堵塞,发动机突然熄火一样。
美国对325家运动健身中心在某年71例猝死的调查报告表明,发生运动猝死的人都不是经常运动的人,每月运动少于1次,而且就是这一次运动,强度还很大。这些人大多原先就有隐匿性冠心病,其冠状动脉的管腔已有50%被斑块堵塞,但自己没感觉,或症状不明显,心电图也没有阳性发现。对于隐匿性冠心病,一般的常规体检是查不出来的。
如果这些人在参加运动前懂得经常锻炼的必要性,或听从医生的指导做运动负荷试验,或是用最新的无创性CT对心脏冠状动脉进行检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心率,并且掌握心率控制法,也许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运动 要顾及心脏的负荷能力
将运动心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心脏才能充分地收缩,再充分地舒张,对于心肌的锻炼效果才最佳。
其原因为:在运动过程中,全身需要的血液可能会比安静状态时增加数倍。为满足全身对于血液的需求,心脏需要成倍提高收缩速度,而此时心肌需要的血液供应比例更高。但心肌本身的血液供应只能在舒张期获得,如果心跳速度太快,心脏的舒张期就必然很短,心肌就容易缺血。例如跑100米用12秒,游泳100米用50秒,心率就能达到180~200次/分(即所谓无氧心率)。不是经过长期锻炼的人的心肌是无法承受这个频率的,因此出现意外的风险就很大。
运动时的安全心率:(170-年龄)次/分。例如40岁的人在运动中的心率应达到130次/分以内,50岁的人应达到120次/分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