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外科发展史,可以说基本上是从一个“破坏外科”到“重建外科”的发展过程。心脏外科也是先由简单的切除、缝合,再到复杂的置换、重建,一步步由外到内、由浅入深地发展起来的。
把握心脏“重建”的时机
心脏畸形会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如果血液不能维持正常的循环,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有的畸形可能在日后身体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不可弥补的严重的继发性改变。所以,作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当发现患儿存在心内畸形后,首先要判断一下心脏内的这种畸形是否危及患儿生存。如果是,则应先做手术。有的手术虽然是破坏性的,但可以使生命延续,或延缓危害发育的继发性改变的发生。待到将来适当的时机,再矫正心内畸形。修补以前手术留下的破坏。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单纯性肺动脉闭锁和肺动脉高压的心内复杂畸形。婴儿时期先做房间隔造瘘术和肺动脉环束术,以后再做心内根治术。
房间隔造瘘一般用于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环缩术主要用于巨大的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体肺动脉分流术多用于法乐氏四联症等肺动脉狭窄造成的肺血量减少。
肺动脉环束术主要用于新生儿、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伴有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由于患儿难以承受心内直视手术,所以用肺动脉主干环缩提高右心室压力,减小左向右分流,减轻左、右心负荷,控制心衰,同时预防肺小动脉器质性改变。
追求永久性生理重建
外科能介入的心血管疾病很多,手术分类繁杂,如果我们按照一个机械泵的思路来想心脏,就容易条理化了。一个泵的组成有流入管道、泵本身、单向活瓣和流出管道,心脏正是由以上部分组成的。心脏的疾病及其治疗也分为这几类:
瓣膜疾病:手术方式主要为修复和置换。
流入、流出道(包括动静脉管道)异常:手术方式有疏通、扩大、重建、缩小和替换。
各部分连接错误:手术方式为纠正,使之连接正确。
泵本身结构和功能异常:手术方式为成形和替换。
传导障碍:手术方式为阻断与重建。
上述每一类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心脏外科的目的,就是使心脏的功能和结构恢复正常。所谓重建外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生理重建,保证功能正常。二是解剖重建,保证结构正常。生理重建有暂时和永久之分,解剖重建有完全解剖矫正和部分解剖矫正的不同。我们外科追求的是完全解剖矫正和永久性生理重建。
心外科发展的四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可谓是地地道道的心外手术时代。那个时候的心脏手术,都不是在心脏上进行的,如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体肺动脉分流等,打的都是“外围战争”。
第二个时代,是闭式心内手术时代。如心脏扎伤的缝合、心脏异物的去除、闭式二尖瓣分离等,基本上都是在心脏表面做文章。即使深入到心脏内,也是碰一下就赶快出来了。
第三个时代,是心脏直视手术时代。此时,人们已经可以在低温和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在心脏和血管上进行各种手术了。低温和体外循环的出现,使人们在安静的心脏上实施各种手术成为可能。
第四个时代,是心脏部分或全部置换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心脏外科蓬勃发展的时代,如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用自体、异体或人工材料替代心脏部分组织,直至进行整个心脏的同种移植,或用人工心脏来代替失去功能的心脏。
通过上述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心脏外科由破坏到修复最后达到重建的发展过程。心脏外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不破不立”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