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1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在西安正式成立。从传统消化内科,到顺应世界医学发展潮流,并入胃肠外科成立“院中院”,使基础和临床、内科和外科完美结合,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西京医院消化病学科的发展历程就像大雁的长途迁徙,一代代建设者用特有的“大雁精神”,写下科学发展的篇章。
1
走进西京消化病医院,大楼前的墙壁上有幅巨画,画上展示的是一群振翅欲飞的大雁,在头雁的带领下,正从地面上腾空而起,飞向蓝天。这幅画向人们昭示着该院崇尚的“大雁精神”。
这所医院的前身消化内科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消化专科之一。如今,消化内科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所属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现4种新的胃癌抗原,成功制成人源性单克隆抗体,首创3种诊断胃癌的新方法,在胃癌耐药细胞上发现新的耐药分子及其编码基因……作为全国消化学科的领军人物,樊代明院士从1995年起便担当起“头雁”的重任,带领消化内科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消化内科实验室与兄弟学科联合创建的肿瘤生物学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他带领的学术队伍获得当时国内医学界惟一的“创新研究群体”荣誉。
2
今年6月,一位胰胆病患者在西安某大医院手术治疗未见效,慕名找到胆胰科主任郭学刚。郭学刚不用开刀,用内镜从患者口中进入肠中下胆管取石,只6分钟就手到病除。十几年前,当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刚刚在国内出现时,郭学刚还是一名普通的医生。科室先后派他到香港、日本学习深造。如今,他已经成为内镜治疗胰胆疾病的专家。
消化科确立了“学术上人人有基金、科研上人人有成果、临床上人人有绝活”的人才发展思路,科室人才辈出,群星灿烂。韩国宏在血管介入治疗肝癌及血管性疾病方面堪称一绝,年完成病例数排在全国前列;张宏博内镜下食道狭窄扩张支架置入技术炉火纯青;周新民率先开展用人工肝治疗各种类型肝衰竭,将80%的死亡率变成78%的存活率……
如今,刚成立的消化病医院不仅创建了国家级重点学科,成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拥有全国一流的学术团队——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这个群体有全国惟一的消化学科院士,3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获得者。
3
2007年大年三十,当教授韩英拖着疲惫的身体刚从医院回到家里,急诊电话就打来了,一位叫李海的末期肝病患者出血不止,生命垂危,她二话没说,立即赶回医院。按传统方法,这种病只能采用“原位肝移植”的治疗方案,但肝源缺乏、价格昂贵,患者对此望而却步。
韩英决定采用自己在国内首创的新技术让病人起死回生。这项技术利用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分化成肝细胞,通过肝动脉插管缓慢注入患者肝脏,达到干细胞移植的功效。经过和死神一番惊心动魄的搏斗,患者转危为安。
近年来,医院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9年前,年仅17岁的患者杨锋因肠梗阻、肠坏死被迫切除了小肠,医院成功为他实施了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手术,然而,家境贫寒的杨锋根本无力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医护人员想方设法为他争取了一份在医院当临时工的工作,方便他的后期治疗,还有效解决了他的经济困难。如今,杨锋成为亚洲存活时间最长的活体小肠移植患者,去年还结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