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轻轻的敲门声

2018-12-13 14:25:24浏览:93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卫燕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短短3个月的访问,带给我的感受比预期的要多。原以为,在改革开放30年后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 卫 燕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短短3个月的访问,带给我的感受比预期的要多。原以为,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在信息交流空前发达的当下,国内在医疗临床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上已经和美国相差无几了。但是,当我深入美国的病房和诊所后,于许多细微之处发现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差别还真不少。其中之一,就是出自医护人员之手的轻轻的敲门声。

  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的第一天,我就参加了病房的查房工作。当大家跟随主任快步来到病房门口时,一位工作人员正端着病人的餐具走出病房。尽管这时病房的门敞开着,但主任并没有径直进入,而是收住了脚步。当时,靠在病床上的病人正面朝窗外思考着什么。主任在门上轻轻地敲了两下,病人闻声缓缓地转过脸来,虚弱的眼神中透露出期待。得到允许后,众人这才依次轻轻地进入病房,围拢在病人的床边。

  我的心被触动了……从主任轻轻挥动的手臂上,我看到了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充分尊重。在那轻轻的敲门声中,我听到了医患之间温情的低语。 

  目前国内通常的认识是,医院是医务人员的工作场所,医生和护士在病房、诊室之间快速穿行,完成救治任务就是正理。所以,我们似乎从没见过医护人员敲门的场景,更不用说轻轻的敲门声了。然而,我们再仔细体会一下就不难发现,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希望得到温情和受到尊重的,尤其是一个人处于身心脆弱的时候,这种要求可能会更加强烈。如果我们的医护人员能够在冷静实施医疗救治的同时,还学会通过眼神、言语和一举一动,给患者的心灵注入更多的温情,那么,医患之间的坚冰就会融化。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定能够成为互信互爱的“盟友”。

  著名大师苏格拉底曾说过:“药物、语言、手术刀,是医生的3大法宝。”我国不少医学界的前辈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视患者为亲人,在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到了我们这一辈,当然也不能把医学的人文精神给丢了。不要小看这两下轻轻的敲门声,它传递的是一种理念和价值观。它也在提醒我们:面对患者时,请不要忘记带上那份尊重。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大坪医院研制成功高压氧舱应急系统

上一篇:

拇指粗钢筋洞穿民工右肺 工友军医接力救援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