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学习看病理切片时,老师告诉我们,一定要先从低倍镜下看起,当发现异常区域时再转到高倍镜下。多年来,我一直遵循这种看片方法。
去年秋天,一名刚刚上大四的男生因上消化道出血住进我院内科,做胃镜检查时考虑胃癌,遂取3块组织送病理科。低倍镜下,我见患者黏膜充血、水肿,而腺体良好,并没有癌变组织,高倍镜下大体一瞅,也仅见有较多的炎症细胞,便报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当时心里还想:怕是胃镜没有取到肿瘤组织吧。不料,就在报告发出后的第二天,内科医生打来电话说,胃镜考虑是癌,你报的却是炎症,能不能再仔细看一看啊? 出于对内科医生的尊重,更出于对患者负责,我说当然可以,赶紧放下手头的活找出患者的切片。低倍镜下仍没有问题,但当转到高倍镜下一点一点地看时,突然发现有个视野内正常的腺体之间有几个印戒样的细胞,继续观察又发现这样的细胞在连续的几个蜡片上都有。莫不是印戒细胞癌?这可是好发于年轻人的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癌,必须弄准。于是我找出蜡块重切,在新制成的切片上果然找到了肯定印戒细胞癌的诊断依据。至此,我只得重新打印报告将原先的换回。再与胃镜医生联系,他们说患者的肿瘤把胃窦都给占满了,胃壁又僵硬,胃镜根本过不去,就在瘤体边缘将就取了几块。怪不得呢!
近日上网发现,其他医院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例,故撰写拙文供同道参考:看胃黏膜或肠黏膜时,不管低倍镜下有没有异常,也一定要在高倍镜下一点一点仔细看。
山东省德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徐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