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教授 胡伏莲
全球半数以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H. pylor简称Hp),中国也是Hp感染率较高的国家,所以Hp感染的治疗是Hp研究领域中的重点。
选择治疗适应证可参考专家共识
并非所有Hp感染者都需要治疗,哪些人需要治疗?虽然各国都有自己制定的标准,但原则大体相同。迄今为止,我国已发布了3次关于Hp感染处理中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即1999年海南共识,2003年桐城共识以及2007年庐山共识。
第一,桐城共识提到,“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指合并糜烂、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或轻-重度异型增生的慢性胃炎),作为Hp根除适应证;2007年庐山共识修改为“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
第二,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在定义上一直存在争议。在桐城共识中只推荐对“部分FD”根除Hp,但对“部分”的内容并没有作出规定。庐山共识将“部分FD”修改为“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因为临床医生对NUD的诊断比FD更容易掌握和接受。
第三,关于根除Hp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生之间关系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庐山共识已将GERD从Hp根除适应证中删除。目前的观点是,根除Hp不会影响GERD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治疗效果,对于需长期应用PPI维持治疗的Hp阳性GERD患者,应根除Hp。
第四,对于“个人强烈要求治疗者”是否根除Hp,目前国内外共识意见是:年龄<45岁、无报警症状者,支持根除Hp,但在治疗前需与受治者说明这一处理策略可能存在某些潜在风险(如漏检恶性病变、药物不良反应等);而对年龄≥45岁或有报警症状者则需先行内镜检查。
第五,目前对Hp与胃肠道外疾病关系的研究也有新进展。对Hp阳性的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其他某些Hp相关性胃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胃增生性息肉),现在也纳入Hp根除适应证。
Hp感染的诊断标准
Hp感染的诊断包括侵入性(依赖胃镜活检)和非侵入性两类方法,后者患者依从性较好。
以下方法阳性者可诊断Hp现症感染:1.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染色、Hp培养3项中任一项阳性。2. 碳13或碳14 UBT阳性。3.HpSA检测(单克隆法)阳性。4.血清Hp抗体检测阳性提示曾经感染(Hp根除后抗体滴度在5、6个月后降至正常),从未治疗者可视为现症感染。
Hp感染的根除标准:首选推荐非侵入性技术,在根除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进行,符合下述三项之一者可判断Hp被根除:1. 碳13或碳14 UBT阴性。2. HpSA检测(单克隆法)阴性。3. 基于胃窦、胃体两部位取材的RUT均阴性。
Hp感染的诊断方法众多,各有优缺点,我们推荐在Hp诊断过程中还要遵循以下几点:1.RUT准确性>90%,且在1 h之内可获得结果,当RUT阳性就可以进行根除Hp治疗,但注意RUT有假阴性的可能。2.当消化性溃疡出血、MALT淋巴瘤、萎缩性胃炎、近期或正在应用PPI或抗生素时,有可能使许多检测方法(血清学检测除外)包括RUT、细菌培养、组织学以及UBT呈现假阴性,此时推荐血清学试验或多种方法检查确认。
PPI三联7天疗法为首选
1.PPI三联7天疗法仍为首选。2.当甲硝唑耐药率≤40%时,首先考虑PPI+甲硝唑(M)+克拉霉素(C)或阿莫西林(A)。3.当克拉霉素耐药率≤20%时,首先考虑PPI+C+A或PPI+C+M。4.RBC三联疗法(RBC+两种抗生素)仍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5.为提高Hp根除率,避免继发耐药,可以将四联疗法作为一线治疗方案。6.由于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而呋喃唑酮、四环素和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耐药率低、疗效相对较高,因而也可作为初次治疗方案的选择。7.在Hp根除治疗前至少2周,不得应用对Hp有抑制作用的药物PPI、H2-受体拮抗剂(H2RA)和铋剂,以免影响疗效。8.治疗方法和疗程:各方案均为每日2次,疗程7天或10天(对于耐药严重的地区,可以考虑适当延长到14天,但不要超过14天)。
5点建议避免耐药性
如何避免或克服Hp对抗生素耐药,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是今后治疗研究的重点之一。要避免Hp耐药株的产生,我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1. 选用正规、有效的治疗方案,严格掌握Hp根除适应证。胃肠病专家与基层医生要密切合作,并加强基层医生对Hp治疗知识的普及与更新。
2.联合用药,避免用单一抗生素根除Hp。
3. 首次治疗时,应给予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提高Hp根除率,四联疗法也可用于首次治疗,尽量减少复治,以免由于反复治疗而使Hp对抗生素产生继发耐药。
4. 有条件的地区应作Hp耐药率检测,当甲硝唑耐药率≥40%,克拉霉素耐药率≥15%~20%,则不宜再用甲硝唑或克拉霉素。
5.对连续治疗多次失败者,建议间隔3~6个月之后,让Hp恢复其活性后再作Hp根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