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国军事医学打造“和平之盾”

2018-12-13 14:32:10浏览:5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作者:王学健郝成涛何玉玺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一浪高过一浪,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党委敏锐地把目光聚焦到信息

作者:王学健 郝成涛 何玉玺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一浪高过一浪,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党委敏锐地把目光聚焦到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医学防护的新要求上,带领全所科研人员开展了针对激光、高功率微波、电磁脉冲等高新技术武器的生物效应和卫生防护研究……
 
上个世纪,一直保持沉默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在核武器医学防护研究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作为“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研究”的主要贡献单位,高高擎起了我国医学界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奖杯。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一浪高过一浪,该所党委敏锐地把目光聚焦到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医学防护的新要求上,着力打造针对高新技术武器的“和平之盾”,为官兵构筑起保护身心健康的“防火墙”。他们针对当前激光、高功率微波、电磁脉冲等高新技术武器开展了生物效应和卫生防护研究;针对高原作战、渡海登岛、战时疲劳等特殊军事环境对人的影响,先后研制出抗眩晕、抗疲劳、抗缺氧等军用特需药,并定型装备部队。
 
日前,记者走进该所,与所领导和专家学者一道探寻他们50年创新发展的秘诀。
 
拓宽研究领域 夯实竞争基石
 
在研究所门口,“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八个大字煞是醒目,他们说,这是研究所创新发展的理念,也是研究所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军队的医学研究所,如何定位自身特色?他们的回答是:“保持军队特色,保持军事医学研究的主体地位,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中求突破。”
 
正是一直坚持“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理念,该所建所50年来才发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覆盖理、工、农、医,跻身学科前沿的综合性医学研究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首次”: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这里首次被推广;首个蛋白质芯片生物制品在这里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创新中药用专利许可从这里首次走出国门;目前国际上最大规模、最系统的肝脏和胎肝基因表达图谱在这里首次建立;由该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贺福初领衔主持的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学计划研究使我国首次成为该项国际计划的主席国……
 
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研究所不断强化基础医学和生物高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创新要求,努力探索成果转化和科技开发的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军民兼容、科企合作、借力发展的新路子,逐步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该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吴祖泽作为我国实验血液学研究的先驱,不断拓展研究领域,积极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首次采用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基因研究干细胞群的不均一性与动力学;首次发现了妊娠5个月的胎儿肝脏中含有最丰富的造血干细胞;首次发现并系统报告了从人胎肝中分离纯化的肝细胞生长因子;首次从胎肝中发现并提取到一类能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低分子抑瘤物。这些科学发现为人类医治白血病、重症肝炎、急性放射病、再生障碍贫血等难治性疾病开辟了广阔前景,标志着我国在这些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该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贺福初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生长因子的发育相关进化、细胞因子与受体间的协同进化、mRNA与非编码区的协调进化及物种衍化中的分子减速进化等规律性现象,提出并初步验证了基因起源的分子耦联假说,并在国内率先倡导展开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由他在国际蛋白质组计划中领衔主持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研究,使我国成为该项国际计划的主席国。
 
近几年来,该所积极推进研究所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疾控体系、国家反恐和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处置体系,大大拓展向外发展的空间。“十一五”以来,国家“973”项目、国家攻关计划、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重点课题等国家、军队重大(重点)项目200余项在该所落户。
 
以重大任务为牵引
 
打开竞争突破口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的创新发展战略,是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春天拉开帷幕的。改革开放后,研究所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和平利用核能,服务经济建设”上来。该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德昌率先参与了国家核电站、核设施的安全决策,筹建了我国第一个放射毒理实验室,并首先在国内开展核装料及核毒素钚239吸入毒理学研究,与此同时,受国家核安全部门的委托,起草了《关于成立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心的建议》,受到国务院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进入新世纪,该所防原医学救援队和全军核事故应急医学处理中心纳入国家体系。他们以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为牵引,积极参与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卫勤保障。在国家“长城”系列反恐演习中崭露头角;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论坛、博鳌论坛等重要场合担任反恐维稳任务;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行动中,研究所派出数十名专家为骨干的强大阵容,担负北京、天津、秦皇岛赛区和北京机场的防原医学救援与放射性物质的检测任务,受到各级好评。
 
梯次配置“人才链”
 
赢得竞争主动权
 
所党委一直把人才作为最宝贵的财富,大力实施“人才兴所”战略,坚持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能力和国际科技发展视野的年轻学术带头人。
 
2001年伊始,该所为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和发展要求,努力建设与研究所地位作用相匹配、与总后“三星”人才建设相衔接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创造性地实施了雏鹰人才培养计划:选拔3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科研思维活跃、创新能力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青年研究人员,每人每年给予10万~20万元资助,用3至5年的时间,将其培养成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
 
经雏鹰计划培养出的17名“雏鹰”,目前有的成为国家“863”重大项目的牵头人,有的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的领头人,有的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的带头人。他们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
 
与此同时,研究所还以雏鹰人才培养计划为核心,相继启动了青苗工程、军事医学复合型人才计划、青年科技奖励基金等一系列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如今的研究所,已拥有一支以4名院士、30名三级以上研究员、15名总后勤部“三星”人才为骨干的人才方阵,人才队伍形成了合理的梯次“人才链”,使研究所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取了主动权。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珠江医院微创技术在不断创新中谱写患者福音

上一篇:

科技之光在这里闪耀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