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施秉银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治愈糖尿病的希望寄托在胰岛移植和胰岛干细胞上,各国学者都在热切关注和投身于相关研究。然而推开一扇门之后,研究者又看到了更多的门。究竟是什么阻碍了研究的进展?我们真的能终结糖尿病吗?
胰岛素挽救了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胰岛素治疗都与正常的胰岛素生理分泌之间有很大差距。于是,人们寄望于通过胰岛移植和胰岛干细胞研究来最终治愈糖尿病。
胰岛移植 尚未闯过排异难关
胰岛移植成功就有可能完全代替正常的胰岛组织发挥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既可达到治愈糖尿病的目的,又可避免长期注射胰岛素的麻烦及其引起的副作用。胰岛分离和移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始于1969年,但随后人们发现排异成了影响胰岛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之一。为了降低排异、消除机体免疫系统对移植胰岛组织的破坏,人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比如将胰岛组织移植到免疫相对隔离的脑内、肾被膜下等;用微包囊技术将胰岛包裹后移植到体内,使营养物质能够进到胰岛组织,把抗体等大分子物质隔在包囊外,避免免疫系统对胰岛的免疫破坏。虽然这些研究在动物实验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距离实际应用仍有很大差距。
我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人胎胰组织细胞移植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观察,有50多家医院给近千名患者进行了移植,走在了世界前列。但移植的胰岛功能仍然持续时间较短,大部分移植的胰岛在数月后功能逐渐丧失。
埃德蒙顿方案 点燃希望之光
2000年胰岛移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加拿大学者报道了采用分离自捐献胰腺的胰岛细胞,经肝门静脉注入,对7例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移植治疗的结果,他们采用了非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排异。所有接受移植治疗的患者在长达1年的随访中均摆脱了胰岛素的治疗。这一方法被称为“埃德蒙顿方案”。之后在世界范围内约有400人接受了埃德蒙顿方案的移植。
我国有些单位也在此方面进行了研究。虽然从中人们看到了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新希望,但这一方法存在着如下问题:每一次移植需 2~3个供体的胰腺才能获得能够保持血糖正常的胰岛细胞,故胰腺供体的严重缺乏使其推广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远期效果仍然很不理想;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
干细胞移植 仍存大量未知风险
由于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种分化潜能,理论上可为胰岛移植提供丰富的胰岛细胞来源。此外干细胞免疫原性相对较低,异体干细胞治疗可诱导宿主对由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器官的免疫耐受,故所引起的免疫排异要远远低于一般器官移植。因此,胰岛干细胞有可能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新途径。
近年来人们对胰岛干细胞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动物研究中也看到了胰岛干细胞移植引起血糖下降的良好效果。但目前利用干细胞技术重建胰岛功能还有很多障碍,用于提取、分离胰岛干细胞及诱导胰岛素分泌细胞成熟的技术尚不完善。还缺乏一致公认的、可重复的将干细胞转化为β细胞的方法。由于干细胞相对较幼稚,分化能力较强,故移植后的致瘤性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后确定。
胰岛移植及胰岛干细胞移植是未来有可能治愈糖尿病最有希望的方法,但仍处于研究阶段,尚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方法在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