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我科学家发现肝癌易感基因区域

2018-12-13 14:36:33浏览:85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本报讯(特约记者吴志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领衔的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人类染色体的一个特

  本报讯  (特约记者吴志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领衔的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人类染色体的一个特殊位置发现了容易导致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这一发现不但有助于科学家们深入解析肝癌的发病机制,而且为肝癌的风险预测、早期预防和个体化治疗以及新型高效药物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生物靶标。8月2日,《自然·遗传学》在线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30万,占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的半数以上。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钢桥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联合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广西扶绥县肝癌研究所和江苏海门市疾控中心等10多家单位的100余位科研人员,在国内5个肝癌高发区收集了4500多个肝癌病例和对照个体,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了系统的筛选和实验验证。经过两年多研究,他们在人体第1号染色体的一个特殊位置发现了由多个基因组成的区域,这个区域是容易导致肝癌的“罪魁祸首”。

  论文第一作者张红星博士说,按照现在的医学理论,肝癌是一种复杂性状疾病,有多个易感基因参与肝癌的发病过程。目前发现的肝癌易感基因区域只是众多肝癌易感基因区域中的一个,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找到更多新的肝癌易感基因。

  据贺福初介绍,这项研究是国际上首次基于大规模人群和全基因组水平的肝癌易感基因的筛查研究,所使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技术是目前全球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拉网式搜寻重大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方法。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缺乏科研氛围是不愿写论文的主因

上一篇:

长征医院开展万里海疆行活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