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处置时使用医用胶,尤其是儿童外伤,可减轻痛苦,获得美观效果。医用胶的种类繁多,按其材料性质可以分为化学黏合剂和生物黏合剂。按照用途,可分为软组织用黏合剂、牙科用黏合剂、骨水泥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学黏合剂主要是α-氰基丙烯酸丁酯和α-氰基丙烯酸辛酯。主要作用体现在:
代替手术缝线 医用胶补充和拓展了清创术的概念。在清创手术中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代替缝合,可以有效利用该胶的抗菌作用,避免术后缝线排斥反应,在皮肤挫(撕)裂伤处理方面具有感染率低、不需拆线、术后瘢痕小等优点。
粘接固定 由于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本身有抑菌功能,且固化速度快,因此在粘接固定时还可抑制感染,及时封闭感染入口,加速伤口愈合。对人体组织的粘合强度接近5号缝线的强度。
迅速止血 α-氰基丙烯酸酯具有快速凝固的特性,临床上可用于快速止血。对胃静脉曲张、鼻出血、手术创面渗血等都有良好效果。
栓塞堵漏 α-氰基丙烯酸酯胶能令血液和组织液迅速凝固,因此常用来做各种漏口的栓塞剂,以及腹腔镜术后创道、肝穿刺后创道的封闭。
医用胶在急诊外科领域的用途主要是创口的清创粘合,但要选择合适的伤口。日常急诊外科的创口均可使用医用胶进行粘合,尤其是头面部、小儿以及较表浅的创口。操作时首先要按常规彻底清创、止血,活动性出血及血管出血要结扎血管及出血点,然后于皮下组织间断缝合,消除创口内死腔,使切口对合平整以利于粘合。如为较浅出血或无污染伤口可不缝合。将创口边缘挤压(此过程可用手、镊子等辅助),如皮肤较松弛可适当拉紧,使其平整并紧密对合。皮缘对合完好后,用干纱布拭净创缘表面的组织液、血液,将医用胶一次、均匀、快速涂抹在创缘皮肤上,继续加压对合约10秒。待医用胶完全干燥,用碘伏溶液消毒一两次,表面覆优拓敷料或凡士林纱布,再覆无菌纱布。术后隔日换药。伤口部位制动,忌抓挠,忌水。可视伤口情况使用抗生素,一般7~10天,医用胶会随表皮脱落。
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感染创口不能粘合;病例选择要合适,张力过大、活动性出血、涉及关节等伤口不宜使用医用胶;不要试图用皮肤粘合胶进行皮下粘合及止血,皮肤粘合胶不能进入皮下组织内;皮肤粘合要一气呵成,不能反复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