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较恒牙易患龋齿,这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一、牙齿因素。乳牙在解剖形态上具有牙颈部明显缩窄、牙冠近颈部1/3处隆起的特点,易造成食物滞留。其次,乳牙牙齿咬合面的点隙裂沟以及牙列中的生理间隙等均易导致食物滞留。一方面,滞留的食物为口腔细菌的孳生、繁殖提供营养;另一方面,口腔中的细菌分解、代谢这些食物产生酸,导致牙齿脱矿,脱矿持续发展就会形成龋。此外,乳牙的牙体硬组织钙化度低、抗酸能力较弱,也增加了龋病的易感性。
二、饮食因素。多数儿童喜食软质食物,其黏稠性强、含糖量高,易被细菌发酵产酸。
三、儿童口腔自洁和清洁作用差。儿童尤其是年幼的儿童,不能很好地刷牙,口腔清洁效率低,再加上睡眠时间长,口腔处于静止时间长,唾液分泌减少,其自洁作用较差,食物、软垢易滞留在牙面,这些都增加了龋病的风险。
乳牙龋病要早治疗。乳牙是儿童时期重要的咀嚼器官,健康的乳牙能发挥良好的咀嚼功能,并为继承恒牙的萌出预留间隙,帮助恒牙萌出到正常的位置,形成健全的恒牙列。但乳牙龋病具有易发多发、龋蚀范围广、进展速度快的特点,再加上其自觉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转变为髓病、根尖周病甚或残冠、残根,严重影响儿童牙系统及全身生长发育。
首先,乳牙龋坏或缺失就会影响幼儿的咀嚼功能,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消化吸收,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机体抵抗力。其次,乳牙龋坏或缺失会导致其邻牙发生移位,乳牙所占的间隙就会缩小,其继承恒牙就会因间隙不足而异常萌出。因此,对乳牙龋病应早发现、早治疗。
单纯龋病的治疗并不复杂,早期没有形成龋洞的,可以使用氟化物等进行再矿化处理;浅龋则可在去除龋坏的牙体组织后进行充填修复;深龋则需将龋蚀组织去除,进行护髓后进行牙体充填修复。因此,龋病的治疗应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