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亮闪闪的牌匾: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全国百姓示范医院、百姓最信赖的部队医院……近10年,该院医疗收入、年患者接诊量快速增长,官兵对医院服务满意度达98.8%。院长李玉明说:“这是院党委倾力打造人才方阵,提升核心竞争力带来的结果。”
引育并重,人才方阵崛起
1994年,李玉明作为优秀心血管专家被委派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分子心脏病学实验室进修、开展研究。1996年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高血压学术会议上,他所作的报告《盐敏感性高血压》,受到包括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杰勒斯特在内的300多名与会专家的好评。在美国进修多年后,他谢绝了国外优厚的科研生活条件回国,加入橄榄绿方阵。
2003年5月,李玉明出任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当时受“非典”影响,医院就诊患者寥寥,建设亟待振兴。院党委形成共识:“振兴医院靠人才,必须引育并重,打造人才方阵。”他们成立了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把目光投向军内外高层次人才。
时任天津某医院颅脑创伤科主任的张赛,是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的重症颅脑创伤病人现代救治及亚低温重症颅脑创伤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院领导先后6次登门,精诚所至终于打动张赛加盟医院。
妇产科专家陈亚琼原来供职于北京一家大型医院,待遇优厚。医院领导先后多次派人邀请,医院建设发展的前景和领导爱才心切的诚意,让她毅然辞职来到医院。
既引才又育才。王景贵在医院从事骨科临床诊治30余年,从1995年起一直担任骨科主任。医院为他创造条件和国内外著名专家加强交流与合作,使他开展的脊柱微创外科、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各种先天性畸形矫治手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项治疗新技术填补了武警部队空白。
搭建平台,八方人才建功
挖掘人才是功夫,用好人才是关键。为此,该院党委推出了“因人设岗、设科室”的大胆举措。
张赛到医院工作不久,就被任命为副院长兼脑系科主任。组织的信任和重用让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如今脑系科床位已达260张,由他主持建设的神经科危重病症监护室技术水平跃居全国先进行列。
天津某医院原心血管内科教授姜铁民,在奥地利进修时就因一系列技术精湛的手术赢得外国同行赞叹。他一到附属医院就被破格任命为心血管内科主任、武警部队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诊疗手术量连续5年位居天津市大型综合医院及武警部队医院首位,手术成功率达99%以上。
因人设岗让人才创新活力迸发。从东北一家大医院引进的呼吸科专家魏路清,来院后即担负了组建重症监护治疗中心(ICU)的重任,中心启用不到两个月,就成功救治多名中毒患者。近年来,在这些骨干人才的带领下,该院武警部队心血管病研究所、脑创伤与神经疾病研究所、骨科创伤中心等,已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名气、闻名天津的重点或特色专科。
人才驱动,医疗大船远航
走进医院荣誉室,只见墙上挂着75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奖牌,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医院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研究课题50多项,其中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个全军医学科研“十五”规划项目。医院政委秦书欣说,这是院党委坚持以人才驱动发展结出的硕果。
2009年夏,一名遭遇车祸的男子被送至医院急诊室。带领抢救的心胸外科主任于洪泉发现,伤者胸腔引流的血液颜色较红,立刻断定是大血管出血或心脏破裂,当即决定在手术过程中使用血球回收机,同时准确找到出血处进行缝合。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患者转危为安。
去年9月,河北妇女张欣怀孕5个多月时突遭车祸受重伤。经当地医院两次开颅后仍出现偏瘫、脑积水等重症现象,被紧急转至附属医院救治。医院妇产科、儿科、脑系科等6个科室数十位专家通力合作创造了医学奇迹:患者先剖宫产下一名男婴,接着又成功接受车祸后遗症手术。
雄厚的人才储备为医院实现“以部队病员为中心”创造了条件。他们在武警部队率先成立“24小时为兵服务办公室”,专家坐诊“医疗大篷车”定时服务基层。近年来,该院专家医疗队先后出色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灾、奥运安保官兵医疗服务等重大任务。
近年来,医院被中国医师协会选定为华北片国家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及国家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专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