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家住福清的张女士开始觉得白带增多,经常莫名地出血,她来到当地一家医院进行宫颈刮片检查,检查报告显示“正常”。张女士不放心,来到福州总医院,同样是宫颈刮片检查,结果却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最后病理科做出报告——子宫颈原位癌。
在征得张女士同意后,医生及时切除了子宫。由于发现早,阻止了肿瘤的进一步扩散,张女士的癌症得到很好控制。
为什么同是宫颈刮片,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这是采用不同检查技术造成的。”病理科主任余英豪说,那家当地医院采用的是传统的巴氏技术,而我院病理科则是用国际先进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
巴氏技术已沿用几十年,但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涂片上的细胞不在一个层次上,存在细胞重叠的现象。此外,涂片上还存在大量的红细胞、白细胞、黏液及脱落坏死组织等,也影响正确诊断。因此,巴氏技术的阴性率高达50%左右,国外早已停用。
而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能去掉大部分红细胞、白细胞、黏液及脱落坏死组织等杂质,直接制成清晰的薄层涂片,避免了细胞重叠的情况,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巴氏检查法。
余英豪主任介绍说,液基薄层细胞学的报告采用国际推荐的细胞学诊断系统,即使未找见癌瘤细胞,仍能清楚报告是否有微生物感染,如滴虫、真菌的念珠菌属、单纯疱疹病毒等情况——这些都是一些妇科病的致病因素,为妇产科医生提供更详细、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建议。专家提醒,40岁以上的妇女每年应做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一次。
宣传科 张文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