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人:王根华
杜女士甲状腺癌术后出现了呼吸、讲话困难,只能戴着气管套管,一年多来,是长征医院赵舒薇等实施二次手术挽救了她的生命——
身染重疴仅靠颈部一根气管套管呼吸,走遍大江南北10多家医院求医未果的杜女士,却在上海长征医院获得了新生。当她“憋”了二年终于能说出话时,陪伴她一路走来从未流过泪的丈夫于先生,此时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感谢长征医院赵舒薇等教授的救命之恩,让我们的家庭又重新充满了笑声”。
这是一个不幸却又非常幸运的患者。
今年47岁的杜女士来自长春市,2008年2月偶然发现颈部有一个肿块,经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癌,在当地医院实施了根治手术。一年后正当杜女士为此庆幸时却出现了呼吸、讲话困难。“去医院作了各种检查,医生也感到束手无策”。心由不甘的杜女士向单位请了长假,开始了寻医的道路。二年里,从吉林来到北京,先后在军地十一家大医院求医,十余位专家会诊,但是,都因为病情复杂,始终无法得到治疗。“每次被退回,自己都感到很绝望。”杜女士说。
2009年杜女士吸呼越来越因难,于是在北京某大医院摘除了肿大的淋巴,且为了满足呼吸、咯痰等生理需求,同时又实施了气管切开手术,从此杜女士需要终身带着气管套管呼吸。不幸的是术后不仅呼吸及讲话困难的症状未见好转,而且出现了剧烈咳嗽、哮喘及喉茎挛,睡觉都无法平卧,完全丧失了正常讲话和呼吸功能。身心俱损的杜女士痛苦万分,更令她及家人失望的是,转辗国内多家医院,却四处碰壁。“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回忆起那几次求医经历,杜女士用一句话描述了她当时的感受。
看着妻子的病情日益严重,在某公司担任董事长的于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常拿着妻子的检查资料,一个人坐上飞机,从这个城市赶往另一个城市,寻医问药,得到回答都是“回天乏术”。2010年2月,杜女士经人介绍并在网上查阅资料中“发现”上海长征医院赵舒薇教授治疗头颈肿瘤在国内领先水平,便径直飞来,期待着奇迹出现。
耳鼻咽喉科赵教授被杜女士丈夫的爱心感动,决定为此一搏。“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想方设法争取治好你的病。”当杜女士拿着医生开出的“住院手术治疗”通知单时,她诧异地以为自己听错了。走了十几所医院,十几位著名的专家教授会诊,还没有一个医生给过这种许诺。赵教授拉着她的手说,“手术自然有风险,但是,只要你有勇气,我就有信心,一定让你拔除气管套管恢复正常呼吸,重新开口讲话”。于是为了找到病因,赵教授和医疗组医生亲自到喉镜室、CT室与检查室的医生一起为其作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最后在喉镜检查室杨毓梅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潜伏”在杜女士气管里的肉芽肿物。原来呼吸和讲话困难的原因是气管肉芽肿物和喉部杓状软骨脱位所致。由于杜女士已实施了两次大手术,为再次修复喉腔,重建功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风险。在麻醉科主任石学银教授、徐海涛副教授的全力保驾护航下,赵舒薇教授等凭借娴熟的技术,在盔甲样的瘢痕上,利用支撑喉镜和气管镜切除气管内肉芽肿瘤后,复位了左侧喉部杓状软骨,随后又为她施行了右颈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及气管造瘘口瘢痕切除术,不仅使杜女士甲状腺癌的复发降到最低,而且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7月10日,赵教授又成功为杜女士拔掉了带了一年多的气管套管,使其不仅可以自由地呼新鲜空气,还让她“重新开口讲话”,杜女士与家人喜极而泣。
一次次的手术背后,是一曲曲爱的乐章。在杜女士二次住院手术的时间里,耳鼻喉科护理组的护士们像亲人一样照顾她。每次手术后,连续几个夜晚值班护士不停来观察病情、吸痰、供氧,还耐心地安慰病人,每次都能安全地度过危险期。更让杜女士感动的是,护士还为她洗头、清理个人卫生,不怕麻烦。杜女士
特意要表达的是,长征医院的医生不仅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而且还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她说医生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想请吃饭送红包,却一概被拒绝。如今杜女士在长春也算是“名人”了,当地许多熟悉她的人原先认为她没法治了,想不到恢复得那么好,大家都惊讶不已。长征医院医生的医德医技如今在长春地区已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