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纯中医背后的思考

2018-12-13 15:33:42浏览:39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读了9月29日健康报《中医周刊》《“纯中医”之说值得商榷》一文,再检视中医界同仁的实际情况,值得我们深刻自省。   苏北

  读了9月29日健康报《中医周刊》《“纯中医”之说值得商榷》一文,再检视中医界同仁的实际情况,值得我们深刻自省。

  苏北有一家地区级三甲中医院,都是正规中医高校毕业的医师执业。按理说本地区的老百姓患病尤其是西医疗效不好的疾病,首先应该到这家中医院就诊。但很多病人选择了本地的“家传中医”或一些中医诊所。在该市有一家中医诊所,患者云集,甚至要提前一天预约挂号。

  到地区中医院看中医时,患者首先会被名目繁多的科室名称诸如神经科、心血管科、呼吸科、消化科、肾病科等迷惑,到底该挂哪科的号呢?另外,本来是想看中医,却常常不得不做很多理化检查、吃西药或者打点滴,享受不到原汁原味的中医医疗服务,患者因而很失望。在中医院的病房里,治疗更是以西医为主,中医特色似有实无。

  正规中医高校毕业的中医师是科班出身,应该是中医的“王牌军”,为什么反而不如社会上的“家传中医”或者诊所里的中医那样得到群众的认可呢?

  诚然,在西医统治全球的时代,老百姓都知道肺炎、病毒、脑出血等基本的西医名词,作为一名中医师是必须懂一点西医的。不懂西医的纯之又纯的中医很难生存。问题是我们很多中医在学习了西医之后,往往放弃了中医,也很少运用中医手段去为患者解除病痛,进而对中医失去信心,甚至有些反过来批判中医。很多中医以西医为准绳,妄自菲薄。

  其实,西医也总是在不断地否定自己,今天认为是正确的理论、诊疗方案,说不定几年之后就被否定了,因此评价疾病的诊断、疗效和治疗方法不能唯西医马首是瞻。当然学习一些基本的西医知识来补充中医之不足,这是中医人应该做的。西医的疾病诊断较中医精细、证据客观较易掌握,但是很多疾病西医的疗效并不尽如人意,这正是中医应该努力发挥作用的领地之一。

  中医和西医在理论、操作、诊断、治疗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能学好其中一门已属不易,何况当今的西医分科越来越细,西医的顶尖专家也往往只对自己的专业游刃有余,而对其他专业只是大体了解而已。而人一生的精力又非常有限,同时精通两门理论相差甚远的医学是非常难的。作为真正的中医人,中医是主干和根本,西医的方法只是枝叶,这样中医的大树才能永葆生机。

  在当今中医的医疗市场日益缩小的形势下,中医人只有拿出真正的中医功夫为病人解除疾病并赢得病人的信赖,才能不被淘汰。作为一名中医,要坚持运用中医的理论思维诊疗疾病,努力钻研,取得疗效。

  中医最大的特点是把人看成一个有着思想和情感的有机整体。人患病时有着很多症状和体征,往往新病又夹杂着旧病,这些症状和体征、新病和旧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从整体上按次第调治。中医是全科医学,而不必强行细分到消化、呼吸等亚科,只需分出大体的内、外、妇、儿、眼、喉、骨伤、针灸、推拿等科即可。

  我认为,“纯中医”提法尤为必要,它体现了两层意思:一是在诊疗活动中始终坚持中医的思维和方法,可以运用西医但不为西医思维所左右,否则有可能陷入非驴非马的怪圈;二是中医不要分科太细,可以诊疗跨科的疾病,只要有疗效即可。国医大师邓铁涛提出的“铁杆中医”的概念,是坚持运用原汁原味的中医方法为群众治病的中医人形象的写照。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科研之果要结在实践中

上一篇:

二五一医院成功实施首例脊髓内干细胞移植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