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找寻名老中医思辨的着力点

2018-12-13 15:33:58浏览:58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当代名老中医究竟有哪些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凸显中医药特色优势而值得传承?名老中医的思辨特点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传承?这是“
当代名老中医究竟有哪些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凸显中医药特色优势而值得传承?名老中医的思辨特点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传承?这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力图回答的问题。


  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确立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的重点项目,下设7大类136个课题。立项主旨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加强中医理论与临证经验的传承,加快中医临证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促进中医学术进步和诊疗水平的提高。该课题目前已取得多项成果,进入结题阶段。

  尊重原创 追溯本源 求证验案

  名老中医独家提出的关于中医的基础理论、临证实践的理论性、概念性、规律性的原创的新理念、新观点和新见解,能丰富中医理论,启迪后人,指导中医临证。研究者必须从侍诊和研读典型医案入手,领悟原创、追溯本源、求证验案。总结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必须尊重原创、提炼精华、阐述价值。

  国医大师张琪提出:“水为万物之源,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则一身皆治;二脏不和,则百病丛生。”这是张琪对健康与疾病的认知,是基于先天(肾)、后天(脾)的理论而原创的学术思想。

  国医大师路志正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是“持中央,运四旁,怡情致,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其本源是李东垣的《脾胃论》,其验证是路老的典型医案,内外调理、神形调理、升降调理的系统调理脾胃的指导思想是其创新。

  已故著名中医药学家蒲辅周治疗老年病的学术思想是“六勿”:“汗而勿伤,下而勿损,温而勿凝,消而勿伐,和而勿泛,吐而勿缓”。这“六勿”源于《医门法律·卷一·先哲格言》:“实而误补,固必增邪,犹可解救,其祸小;虚而误攻,真气忽去,莫可挽回,其祸大。”蒲辅周根据自身的验案,针对老年病真气虚衰、血行不畅的特点,提出了治疗老年病要坚持“六勿”,用以指导临证。 

  本源清晰之后,应求证于名老中医自身的验案,证明其本身运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临证取得了确凿的疗效,这是阐述学术思想必须具备的基本资料。如果找不到这类验案,这一学术思想则难以成立。

  从侍诊和研读医案入手

  国医大师任继学用骨碎补、生车前子、炒车前子、生山楂、炒山楂五味药组成结肠炎奇效散。大量的案例证明用其治疗结肠炎确有奇效,此方属于任老原创。如果不能从中领悟到所蕴含的学术思想,就只能传此方、治此病,这样距离“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的目的就会甚远。如果由典型医案入手,发现任老创立此方体现出“通塞两法合用则通塞之药可生炒并用”的学术思想,那就可以推而广之地运用任老的临证用药经验了。

  中医诊疗活动的最大特色,是医疗行为主体凭借“四诊”的信息,通过因时、因地、因人的合参思辨,获得对医疗行为客体的认知,其思辨涉及见病(采集四诊资料)、识病(辨证)、断病(诊断)、治病(论治)的全过程。由于各自的学养、经验的差异,其思辨的着力点就存在着必然的差异。名老中医由于学养丰厚、经验宏富,故思辨的着力点独具特色。我们找寻名老中医临证思辨特点,首先要对名老中医在辨证论治过程独家思辨特点的经验性、具象性、创新性进行整理和总结。 

  国医大师朱良春发掘的“观察球结膜变化可思辨肝病变化”,就是其独特的辨证思辨特点,其依据是“肝开窍于目”。《本草纲目》秦艽条下引崔无亮《海上方》用秦艽治黄疸,述其症状为“目有赤脉”。朱老据此观察肝病患者的球结膜变化,发现肝病患者球结膜血管不仅充血,而且有如锯齿状的弯曲出现,病症向愈者,其血管变化亦随之消失,故可根据球结膜变化思辨肝病变化。“球结膜变化”就是其思辨肝病变化的着力点。

  名老中医的临证思辨特点充分彰显了名老中医的独特诊疗经验,其原创的关于辨证论治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方药、新技术,能直接指导中医提高临证水平。研究者必须从侍诊和研读典型医案入手,掌握思辨特点的原创思维,探讨独特的临证思辨经验,求证临证思辨特点的应验案例,才能发现名老中医的临证思辨特点。

  总结原创的思辨特点

  国医大师张琪认为,“血府逐瘀汤”可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肺功能不全、脑外科综合征、消化道各部瘀血、妇科瘀证等,且常获奇效。研究者如果不能掌握其用药的思辨特点,就无法理解和掌握适用范畴,只能师传一病治一病的方式了。但如果能总结出张老运用“血府逐瘀汤”思辨特点的原创思维是“凡脉涩、舌绛而血府有瘀者,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则可以推而广之予以应用了。

  国医大师李玉奇传授其经验:“红绛亮带舌是重度萎缩性胃炎的典型舌象”,“猪腰舌是癌变前兆的典型舌象”。要点一:舌质红、紫,舌体两边色浅,表面有津液敷布,望之反光,形成周边0.5cm的亮带围(朝内的U字形),称为“红绛亮带舌”。凡有此舌象者,多患重度萎缩性胃炎。要点二:舌质深紫,无苔,舌面有津液敷布,光滑如镜,状若猪腰切面,舌之根神俱无,常有舌痛或灼热感,称为“猪腰舌”,常见于萎缩性胃炎进展期,也是癌变前兆的典型舌象。这就是李老在长期诊治萎缩性胃炎的临证思辨中积累、原创的特殊舌诊范例。如果以“‘红绛亮带舌’、‘猪腰舌’辨识重度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变前兆”为题,总结李玉奇一大临证思辨特点,并将两种舌象共同具有的舌质红紫、津液敷布、舌面光滑、舌根无神四大特点归结起来,对临证辨识萎缩性胃炎舌象将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毁容男孩五官逐渐恢复

上一篇:

科研之果要结在实践中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