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是最近10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 中国在此领域的某些方面已领先于国际水平。仅我院神经外科每年实施的神经介入手术就超过1500台,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年手术量超过500例,是国际上神经介入治疗量最大的数家中心之一。可以说,中国神经介入领域无论在手术数量方面还是手术经验层面,都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然而,我们在临床研究方面,尤其转化医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神经介入是目前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而神经介入的每一步发展无不依托于影像和器具的发展,3D影像、弹簧圈、导管、球囊及各种支架是转化医学在神经介入领域最好的体现,中国专家需要在医疗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和作为。中国在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领域刚刚起步,我们使用的设备和器具多为进口产品,价格极其昂贵。临床一线医生其实是医疗科技的创新源泉。在大量临床实践过程中,医生总会遇到许多现有方法存在的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促使医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医学之外的理工等学科共同解决时,就变得异常艰难。最后,医生很多好点子就烂在了自己的脑子里。
医生们很难找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的伙伴和途径。中国的医工企业更多是在不断重复或模仿进口产品,而缺乏和医生共同探索真正具有创新性新方法的胆略和勇气。因为模仿的成本低、见效快,但方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是如此之快,跟是永远也跟不上的,当然也缺乏促进医工贸共同发展的系统和体制。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转化医学是临床医学进步的重要途径,医疗器材的创新需要临床医师与研发机构和企业共同来完成。为此,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在杨胜利院士和院长孙颖浩教授的主持下,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上海肿瘤研究所和本土企业联合,成立了上海市第一个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市场转化的临床与转化医学中心。我们与国内企业合作研发的首个国产动脉瘤支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从这一想法的萌发到今天进入临床试验,也曾经历了起步时痛苦艰难的过程。但当双方的研究团队和管理层通过不断沟通磨合,对研发的意义、目标、任务及双方的责任和成果的分享达成一致时,合作就可以高效运行。
我深深地体会到,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医工贸相结合共同发展的系统和体制至关重要。可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点,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我院临床与转化医学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只有在研制出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技术和产品后,我们才能说,中国已成为神经介入技术强国。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临床医师能够把他们的智慧转化成价廉质优产品,为中国患者造福,为世界的医疗科技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