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防肠癌必须切大肠吗

2018-12-06 15:12:00浏览:3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数据显示,我国年均新发大肠癌病例达13万,并以年均4%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数据显示,我国年均新发大肠癌病例达13万,并以年均4%的增幅不断攀升,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已上升至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

  大肠癌的预防“因人而异”

  大肠癌是一类通过采取合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的疾病。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外,还应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但是,大肠癌的预防要“因人而异”,不同人群需要接受不同的筛查方案。

  一般人群:指不是大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推荐45岁以后可以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大便隐血和肠镜。

  高危人群:指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这类人群应尽早去专科医院就诊,通过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家族史进行仔细的收集和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基因检测,来判断该人群是否具有遗传倾向。如果有遗传倾向,则由临床医生按照特定的遗传性肿瘤的随访方案密切随访。如果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则按照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案进行随访。

  家族性腺瘤病应切大肠

  在大肠癌患者中,约20%的患者有大肠癌家族史,其中5%~10%患者的家族史符合孟德尔定律,即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征。临床上依据有无多发性息肉病,可将遗传性大肠癌分为遗传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两大类。

  那名18岁患者所患的是遗传性息肉病中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组以大肠多发腺瘤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征,约占大肠癌的1%。其特征为遍布整个大肠,数目超过100个以上的腺瘤性息肉和微腺瘤。患者十几岁时开始出现腺瘤,如不治疗,至40岁时几乎100%会转变为大肠癌。由于家族性腺瘤病患者腺瘤数目众多,不可能通过肠镜将腺瘤一一切除,而100%的患者最终将转变为大肠癌。因此,外科手术切除整个大肠是目前预防家族性腺瘤病患者腺瘤癌变的最有效手段。由此看来,这个小患者切除大肠的预防是很有必要的。  

  研究显示,60%~70%的家族性腺瘤病患者有明确的大肠癌或息肉家族史,携带有从上辈遗传而来的基因突变。另有30%的家族性腺瘤病患者为没有家族史的新发病例,这部分患者往往直到出现息肉或癌变症状后才被发现是家族性腺瘤病患者。这部分患者大肠癌的发生与基因的突变有关。因此,当年轻人出现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贫血、消瘦等症状时要引起高度重视,可行肠镜或钡剂检查。

  遗传性大肠癌的预防有两种,即手术和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手术切除肿瘤的发生部位,可避免肿瘤的发展。标准的外科术式就是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但这种手术的技术要求很高,建议到级别比较高的医院及有经验的医生那里做。

  药物治疗:从20世纪80年代起,NSAID类药物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尤其是家族性腺瘤病防治中的地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其调控肿瘤生长的分子机理主要在于抑制了环氧化酶-2 的活性。

  患者家族成员必须密切监控

  遗传性大肠癌患者的家族成员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很高,自12岁起应每年行肠镜检查。肠镜检查的频率根据发现的腺瘤数目、大小而定,一般为3~12个月。若24岁后仍未发生息肉,肠镜检查可改为每两年一次,直到34岁。然后每3年一次,直到44岁。由于几乎所有家族性腺瘤病患者将发生大肠癌,因此肠镜检查不是有效的防治手段。一旦诊断为家族性腺瘤病,应当考虑行结肠次全切除术,以减低发生大肠癌的风险。对残留的直肠,至少每年行一次肠镜检查,手术或电灼切除息肉。

  对于遗传性大肠癌无需过分恐惧,如果得知家族中有遗传史就应及早预防。要做好自我保健,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能力;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看待癌症。此外,要到专科医生处讲明家族史,备案登记。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每年定期进行体检筛查。一旦发现有早期癌症迹象,就要及时治疗,控制病情。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酸倒牙该怎么办

上一篇:

健康方式减少四成肿瘤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