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展示大国形象的伟大航程:88天饮风浴浪,他们穿越6条水道、横跨2个大洋、停靠5个港口,航行17800海里,创下了人民海军4个首次;
这是一条传播爱和健康的生命航迹:88天披星戴月,他们诊治各国民众13770余名,收治住院患者57人,成功实施手术97例,开创了人民海军卫生勤务领域的先河;
这是一条扩大交流和友谊的历史航路:88天日夜兼程,他们拜会亚非五国军政要员、组织参观访问、开展医学合作,填补了外交史上3项空白;
……
2010年8月31日至11月26日,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首次跨出国门,赴亚丁湾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孟加拉等亚非五国,执行代号为“和谐使命-2010”的医疗服务任务。
“宁可自己累倒,也不让患者留遗憾”
或许只有看到了这一幕幕令人感慨又震撼的场面,才能够理解“和平方舟”不远万里,从地球的另一端踏浪而来的重大意义。
每当医院船停靠在到访5国的码头,中国海军军医要给当地民众提供无偿医疗服务的消息顷刻间就会传遍大街小巷。
在医院船停靠的港口,每天早上7点不到,码头就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民众。尽管烈日的炙烤使地面温度不断升高,但前来看病的人却一眼望不到边;在医疗分队前出的医院,也常常是人满为患,甚至导致道路堵塞……
此次到访的5个国家,大多属世界欠发达地区,医疗条件十分有限。炎炎烈日下,当地民众那一张张满怀期待的脸庞,一双双充满渴求的眼睛,牵动着“和平方舟”每一名任务官兵的心。
任务指挥员包裕平、副指挥员王建勋、管柏林和汪光鑫坐镇指挥,任务部队临时党委果断决定打破当地医疗机构“到点开门”和“定时下班”的预约模式,采取“主动前出”和“随到随看”的方式,每天加班加点进行体检和诊治,直到最后1名就医者离开!
这样的决定,全船任务官兵都知道意味着什么。但“坚决执行”的神圣诺言铿锵有力,渗透着中国军人的无私大爱和勇敢担当。
9月23日,前出吉布提陆军医疗所的医疗分队队员们,经过一整天的紧张忙碌,在准备返回医院船时,一对夫妻怀抱一个昏迷的幼儿急匆匆赶来,请求中国医疗专家帮助抢救其2岁的儿子。
副主任医师吴南海和队友们不由分说地再次打开医疗箱,经过仔细检查,诊断为小儿腹泻合并重度脱水、早期休克。于是,医务人员展开紧急救治,1小时后,患儿缓缓睁开了双眼。
“如果再晚几分钟,后果不堪设想!”看着刚刚挽救回来的小生命,抢救室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患儿家长紧紧握住医疗队员的手,喜极而泣。
本着“宁可自己累倒,也不让一人留遗憾”的信念,医院船官兵始终以冲锋的姿态,战斗在一个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海上医院院长蔡宏伟和医务处主任潘竹林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他们带领医务人员设置检伤分类区、发放双语导医卡、安排专门引导员,将内科、外科、特诊、检验、放射等多个科室同时展开;安保组长王怀金和船长于大鹏带领官兵组成担架队,马不停蹄地展开“立体”保障……
一路走来,就诊患者人数超出预计数倍,白衣战士在诊疗台和手术台前持续战斗……由于组织得力,安排科学,安全、快速、高效的服务受到各国民众的普遍赞誉。法军基地卫生部长萨杜·穆当古准将在目睹了此次医疗服务后感慨不已:“能在很短时间诊治如此众多的外国患者,中国同行了不起!”
“真心方能换真情,真情才能赢真心”
这是一个记录亚非民众与中国医生难舍难离的动人时刻。
10月18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圆满完成在肯尼亚的医疗服务,准备离开蒙巴萨。随着一声汽笛长鸣,碧海清波中,医院船渐行渐远。可是在码头上,一支足有2公里长的摩托车队,沿着医院船航行的方向鱼贯行驶,每辆摩托车上,都插着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异国他乡的土地上,鲜红的国旗迎风飞舞,随车绵延数里,映红了蔚蓝的天空,也湿润了“和平方舟”任务官兵的眼眶。
大洋彼岸的国旗猎猎,见证的是祖国母亲博大胸怀的感染力,是华夏儿女无私大爱的震撼力。回望,其实处处都汇聚感动。
在吉布提,医务人员每到一处,当地民众都自发地打出横幅标语,热情相迎;在坦桑尼亚,官兵外出时,素不相识的当地人总会热情打招呼、主动当向导;在塞舌尔,患者亲属将当地的报纸、书刊,免费送到医院船供官兵阅读;在孟加拉国,得知医院船需要补给时,一些商家店铺主动延长营业时间,并将商品送到码头……
是什么让亚非民众对医院船官兵充满感激?不仅仅是精湛的医术、过硬的作风,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远道而来的中国军人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这种爱和奉献跨越国界,因为属于全人类而倍显珍贵。
肯尼亚一位68岁的老太太索菲娅,在接受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恢复很快。临近出院,医生为她检查视力,第一天她能看清1.5米,第二天能看清3米,第三天能看清6米。老太太高兴极了,幽默地说:“我现在最期待的就是几天后能够看到中国的首都——北京!”
当“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官兵凭借过硬的素质、良好的形象、友善的行动,在深蓝的航迹间谱写无疆大爱的时候,他们的故事已经感动了世界!(本报“和平方舟”11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