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秘两军关系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
今天上午,在秘鲁陆军第一特种作战旅训练场,中秘两国国旗飘扬,“和平天使—2010”中秘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作业在这里拉开帷幕。跨越万重山水,中秘两军医务人员携手进行了一场医疗救援演练。
救援演练以秘鲁首都利马发生地震灾害,某化工厂受损发生氯气泄漏事故,现场出现大量中毒伤员为假定设想。中秘军方迅速抽组人员,联合派出医疗救援队,前往氯气泄漏现场展开救援行动。
这支医疗队由秘鲁军方医务人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联合组建,其中中方25人,秘方50人。第三军医大学先后参加过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玉树地震等重大应急保障任务。此次派出人员中,80%以上有硕士以上学位,40%以上有高级技术职称。“我们要派出最精干的阵容,拿出最精湛的医疗技术,展示中国军队医务人员的良好风貌。”中方医疗队队长、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副院长姬军生说。
随着两发信号弹直冲云霄,演练正式开始。中秘医疗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事故现场”,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一所临时野战医院搭建完毕,指挥组、分类后送组、重伤救治组、轻伤留治组、手术组、防疫洗消组、医疗保障组各司其职,对运送来的“伤员”进行紧急救护,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在重伤救治组,“伤员”接连不断地被运送进来,重伤救治组护士长、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鲜继淑忙得连擦额头上的汗都来不及。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的鲜继淑曾获得2009年度南丁格尔奖——国际护士界的最高奖项。这次来到秘鲁后,她遭遇了水土不服,连续几天腹泻,但她咬紧牙关,硬是坚持了下来。“能为中秘友好事业做贡献,我感到无比光荣。”鲜继淑笑着说。
一辆野战卫生防疫车缓缓开进“事故现场”,防疫洗消组组长、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宋志强带领中秘防疫人员,一丝不苟地对该地域的细菌和蚊蝇等实施消杀处理。宋志强擅长各种皮肤病的防治,可这次到秘鲁来,因为长时间在外面忙来忙去,他的脸被这儿的强紫外线灼伤,变得红彤彤的,同事们开玩笑地对他说:“别看你是皮肤科医生,可你连自己的皮肤都管不好。”宋志强的敬业态度,赢得了秘鲁军方医务人员的由衷钦佩。“他是楷模!”参与演练的秘鲁陆军总院医生德尔加多向宋志强竖起了大拇指。
“感谢你们,你们不远万里来到秘鲁,表现得非常棒!”在野战医疗帐篷里,观摩演练的秘鲁联指司令孔特雷拉斯上将通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饶有趣味地与第三军医大学政委高福锁进行对话,称赞中国军队医务人员不仅医术精湛,而且不怕吃苦,极富战斗力。
一小时后,救援演练圆满划上了句号。中方现场指挥、总后卫生部综合局局长李瑞兴感慨地说,近年来,我军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行动,仅今年以来,就先后向海地、巴基斯坦等国派出医疗救援队,受到国际舆论的好评。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参与力度。
(本报秘鲁利马11月23日电)
左图:中秘两军医务人员一道研究“伤员”治疗方案。
本报记者 杨祖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