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申在为患者进行检查。朱 奎摄
你相信吗?有一种手术,可以通过口腔、食管、胃部,摘除病人长在肝脏上的囊肿。
这些匪夷所思的开创性诊治手段,都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的名字密不可分。
2010年12月,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给李兆申记一等功。
小小胶囊,拍摄肠道照片5万张
今年4月13日,77岁的患者叶奶奶,在李兆申教授指导下吞服了一颗 “胶囊”,并穿上了一件特制的马甲。数小时后,她从医生的电脑上惊奇地看见,这颗神奇的“胶囊”竟然钻进自己的肠子里,拍出了5万多张清晰的照片。消化内科的张护师指着一张张照片让叶奶奶端详:“您看,这里是小肠多发性溃疡,这里肠腔狭窄……”
人体腹中5至6米长的小肠,一向是采用胃镜、肠镜检查所无法涉足的“盲区”。长期以来,我国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只有10%。
“有没有可能像吞胶囊一样吞一颗‘体内卫星’,边拍照边传图片?有没有一种小设备,能让患者在零痛苦的环境下接受准确检查?”2003年,李兆申和几位年轻骨干在一起讨论时,产生了这样的奇思妙想。
这个想法有点“科幻”,但李兆申心驰神往。他查阅了国内外所有相关资料文献,与地方某公司一起边临床,边研究,边设计,边探讨……两年后,梦想成真——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胶囊内镜系统研制成功了。
如今,只要患者将一粒带有摄像头的智能胶囊吞服下去,然后穿上一个接收信号的马甲,就能接受检查。患者消化道里的情况,经过这个“特制马甲”,全都显现在医生的影像工作站上。
这套全球领先的胶囊内镜系统,目前已在60多个国家的1000多家医院广泛应用。美国、英国和意大利的著名消化内镜专家分别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述评。2010年,“消化道智能胶囊内镜系统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几年,李兆申带领课题组取得的发明成果有一长串:内镜附加器,可同时插入两三个器械;多用途异物篮,能将患者胃中直径10厘米以上的柿石粉碎;内镜粘膜切除器,实现了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技术的突破。
胃镜摘除肝囊肿,病人无痛无疤痕
一位82岁的老人患上了巨大的肝囊肿,由于年龄大,身体状况欠佳,老人及家属极力反对开刀。
“如果有一种手术,没有痛苦,就和做胃镜一样呢?”李兆申决定为老人做“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肝囊肿开窗术”。
在2008年,这样的手术尚属世界首例。
手术中,由内镜医生将胃镜插至胃腔,用直径0.1毫米的针刀,在胃体下部前壁部位,扎出一个针眼似的小孔,凭借扩张气囊将小孔“放大”到直径1.2厘米,通过这一通道,将胃镜“潜入”腹腔。锁定目标后,从胃镜左、右两侧的活检管道分别插入内镜穿刺针和圈套器,切下肝囊肿,最后将胃镜退回胃腔,用5枚止血夹,夹住胃壁上切口,原路退出。
从内镜进入食道至手术结束,只有两个半小时,患者无痛无疤痕!这好像真应了那句歇后语:“隔墙摘果——手伸得长”!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李兆申又实施了6例这种手术,均获成功。
在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2008年十大医学突破”中,“无疤痕手术”名列第三。
2004年12月,国际内镜治疗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和国内的著名专家1000余人参加大会。此次大会的“重头戏”,是对胰腺疾病内镜诊断治疗进行现场演示。会议组织者原定请国外一名著名胰腺病学专家演示,可由于种种原因,这名专家没有登场亮相。
李兆申临场受命,走上了手术台。
患者是一名10岁的小孩,患慢性胰腺炎长达4年。只见李兆申在助手的帮助下,娴熟地将一根导丝插入患儿纤细的胰管,经胃镜导示,顺利将支架植入。整个过程,仅花了15分钟时间。
顷刻间,掌声四起。这名中国军医又一次创造了令全世界消化学专家震撼的医学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