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醉酒驾车致数人死亡的孙伟铭无期徒刑。同日,最高法院表示,对醉酒驾车犯罪的定罪和量刑将统一裁定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我国公安部对近5年的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显示,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每年高达1.09万起,造成4054人死亡,1.16万人受伤。也就是说每3起事故就有1人死亡。另有统计显示,驾驶员酒后开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为没有饮酒情况下的16倍。
酒精会让大脑抑制
酒精进入人体后,其主要毒害作用是对大脑等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抑制。饮酒后驾车将产生下列不安全因素。
●触觉能力降低。饮酒后,人的手、脚触觉敏感性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饮酒后,人对光、声刺激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生障碍。因此,人在酒后开车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
●视觉障碍。饮酒后可使视力暂时受损,不能发现和正确领会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同时,饮酒后人的视野大大减小,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边缘的隐患难以发现。
●心理变态。在酒精的刺激下,人有时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周围人的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干出一些力不从心的事。
●疲劳。饮酒后易困倦,表现为行驶不规律、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的行为。
在以下几种情况时喝酒更危险。一是“干杯”,即喝酒速度过快。二是空腹喝酒。三是同时服用安眠药、止痛药或镇静药等。
如何避免酒后驾车
●作为驾驶员在有驾车任务的情况下,要做到滴酒不沾,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和有驾驶任务的司机朋友在一起时,一定要尽到一个朋友的责任,及时提醒和制止驾驶员饮酒。如无法制止,要自觉拒绝乘坐酒后驾车者的车辆,并向相关职能部门举报。
●公务员要带头,不要酒后驾车。日本16个地方政府强化对公务员酒后开车的惩罚,广岛、长崎等地方政府甚至规定,公务员酒后开车,无论是否发生事故,一律就地免职或停职。
●加大酒后驾驶查处力度。在一些西方国家,驾驶员酒后驾车肇事造成人员伤亡可以按二级谋杀罪量刑,最高可使用死刑。如在美国南达科他州,驾驶员在酒后驾驶,导致他人死亡(包括未出生的婴儿),将被认定为驾车杀人罪,属三级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