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和凌锋教授,是心血管内科和脑血管外科的知名专家。近日在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上,他们作为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的联合主任委员,共同呼吁联手作战,应对两大类疾病,让病人不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让两个学科在共同的研究平台上发展。
胡大一教授指出,目前人类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脑卒中、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五大疾病中都有可以改变的相同危险因素,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典型。通过整合专家队伍,抓住这些共同因素去开展工作,能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而只要抓住了预防这个支点,就可以翘起整个慢性疾病控制的宏伟事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是我国医学领域里唯一的由两个学科组建的二级学术组织。目前该委员会已经联合相关学会完成了68个中国专家共识指南的制订和推广,健康从心做起百城巡讲已经开展了315场,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有7万多名医生受益,成了该学会的品牌项目。在本次学术活动中,胡大一和凌锋就心脑两大学科的强强联手,提出了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新思路、新做法,还专门就“联合构筑心脑血管病防线,积极开展基层健康教育活动”发出了倡议。
凌锋教授说,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文人相轻,以邻为壑”的学术氛围,而心与脑两个不同的学科为什么能够走在一起,而且走得还非常好呢?我觉得核心因素在于所有的组织成员都是志同道合的。所谓“志同”,就是指在学术理念、哲学理念和公益心上高度一致。虽然不在一个学科,不在一个医院及科室里工作,但是我们在这三点上,在整体、系统的医学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胡大一教授还承担着医学与哲学杂志的主编,我所在的中国神经科学研究所专门有一个医学哲学小组,每年都要开这样的研讨会,胡教授也是其中重要的演讲者和参与者之一。我们还联合出了一本书叫《医学哲学的困惑》,是医学哲学的集刊。学会的学术理念就是以预防为主,虽然学会成员都是三级甲等医院大学的教授,但是都特别愿意做预防性的工作。“道合”是因为这种心脑血管疾病是共同的杀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是导致心脏和脑血管病变的疾病,需要同防同治。如果防治了上游的疾病,那么作为下游的心脑疾病就会得到很好的预防。
两位教授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和心愿,思路是强调“抓预防要健康”;心愿就是要做公益事业,肩负社会责任。目前,他们正在通过专家共识和百城演讲这样的实际行动将这个理念落实,推动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
因此,本届学术年会的决议之一就是,倡议每一位委员每年至少要下到社区讲一堂科普教育的公益宣传课。如果说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目前的400多位委员都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话,至少在一年之中就可以进行400多场活动,其社会受益面将达到非常大的规模。同时,这种志愿者公益项目也能倡导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推动医学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