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对白求恩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1940年1月,白求恩帮助创建的八路军“模范医院”和“特种外科医院”被命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70多年来,该院党委坚持用白求恩精神建院驻魂,牢记建军宗旨,在积极为部队官兵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的同时,把人民当亲人,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开展爱心救助活动,进行义诊帮带,把党的温暖播撒在燕赵大地,用真情浇灌出了生命之花,先后被评为“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等。
用精湛医术服务驻地人民
在医院周边不少地区,贫困群众有病无钱医,致使小病成大病,大病成绝症。政委倪剑飞告诉笔者:“用精湛的医术服务人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金朵是河北邢台一名8岁的男孩。去年4月,为救助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小金朵,医院李俊峡副院长3次“说情”。向医院说情,将他请进医院提供免费治疗;向厂家说情,帮助量身打造特制的堵心伞;向科室说情,动员医务人员捐款2000元,作为生活费。最终,医院成功为小金朵实施手术。耳闻目睹李俊峡的精心救治和无微不至关怀后,小金朵的姑姑抹着眼泪说:“感谢李主任,感谢党,感谢解放军!”
该医院时常教育医护人员,要时刻为病人着想,要让他们少花钱看好病。农村患者陈蕾剖腹产下3胞胎后突发心衰,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抢救了一夜,才使她病情稳定。12天后陈蕾出院时,全部费用竟然不到3000元。她丈夫以为收费室弄错了,拿着清单找医生,医生说:“能省的就给你们省了。”
对患者的感情应如骨肉亲情,作为一名医生,帮一把,救人一命,有时能挽救一个家庭。
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和为纪念白求恩逝世72周年和毛泽东发表著名文章《纪念白求恩》72周年,连日来,该院联合河北107家医院和石家庄市18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出倡议,实施了“人民医生为人民”的活动,把精湛的医术奉献给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称赞。
以满腔热忱承担社会责任
2006年开始,医院在河北省率先启动了关注先心病儿童的“爱心救助”活动,拿出180多万元对400余名贫困儿童进行救治。
2008年,医院拿出20万元开展“健康行走”活动,为50名家庭贫困的糖尿病足和股骨头坏死患者提供爱心援助。
2009年,医院派出专家医疗队带着医疗设备赴西柏坡,开展“革命老区健康行”活动,共为100名革命功臣及遗属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和义诊咨询。
今年7月,医院开展“让心脏更年轻、为心衰患者献爱心”活动,为30名心衰患者每人减免20%的医疗费用……
去年3月,山东泰安12岁的“虎妹”连宝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妹妹生命危急之际,双胞胎“虎姐”连俊毫不犹豫地决定为妹妹捐献造血干细胞。在配型成功,姐妹俩用手足亲情化解生命危机之时,这个年收入不足万元的贫困家庭为难了。医院免去其部分医疗费用,并通过各种渠道呼吁社会给予了爱心支助。
去年11月,唐县白求恩希望小学10岁男孩甄一,患有先天脊柱裂、双下肢严重畸形等多种疾病,医院得知情况后,投入几十万元,联系加拿大专家联合救治,真情演绎了一场跨国爱心大接力。
多年来,该院还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专家教授深入到街道、社区和贫困地区开展免费义诊咨询活动,为那里的孤寡老人、贫困患者和人民群众查体,提供医疗咨询,免费防病治病。该院侯艳宁院长告诉笔者,为让贫困患者切实感受到党和军队的温暖,5年来,共为贫困患者减免医疗费近千万元。
把医疗成果奉献地方医院
7月22日,新河县一位患者突发心梗。由于患者病情较重,当地医院无法开展手术,心血管内科汝磊生副主任连夜前往指导,为患者成功实施了支架植入手术。
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帮带服务,把医疗成果奉献地方医院,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医疗队。该医院长年有支医疗队行进在帮扶的道路上。这支医疗队少则七八人,多的10余人,任务只有一个:为各医疗机构提供人才、技术、设备支持,给群众看病治病,开展卫生科普宣传,他们的足迹遍及石家庄周边地区83家县市级医院与16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清河县中心医院在冠脉技术方面一直开展不起来,群众做心脏手术经常要跑到省城,医院得知情况后,主动给予帮扶,定期派出专家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
石家庄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要。医院40名专家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轮流到社区坐诊。
某铁路700多公里的沿线上没有医疗机构,医院帮助建立6个医务室,派出12名医生长年值守,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此外,为了给驻地培养更多的医疗技术人才,医院制定了免收进修费等优惠政策。近4年来,医院开办各类学习班50余期,培训人员近万人次。接收地方进修生360多人,有力推动了当地卫生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