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综合疗法是当今世界治疗糖尿病的准则,主要包括5项措施,即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
■成本效果分析表明,进行健康教育投入少、产出高、收效大。
亟须建立专业队伍
在糖尿病治疗中,没有任何一个成员可以满足糖尿病治疗的所有需求。所以,建立糖尿病治疗和教育小组至关重要。
治疗和教育小组可分为核心成员和周围成员。核心成员包括糖尿病专科医生、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营养师、心理学家、运动生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和足病医生。周围成员包括产科、神经科和心内科等科的医生。
治疗和教育小组的中心是糖尿病患者。治疗和教育小组的所有成员应紧紧围绕患者这一中心,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缺失都会影响到糖尿病的控制。
欧洲大学附属医院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糖尿病教育中心。德国较早按照基本和高级水平对糖尿病教育中心的软硬件进行了规范,并建立了严格的糖尿病教员的培训和认证制度(糖尿病教育师被要求进行480小时的培训),而且需要每3年进行一次评估。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陈家伦、许曼音教授提出以下建议:专家小组可先由糖尿病专科医生、健康教育专职护士和营养师作为核心成员;通过培训,使核心成员达到一专多能、兼顾其他的目标。所谓一专,即指该成员本身的专业可以是医疗、护理或营养。所谓多能,是指这些成员除掌握本身专业外,还需熟悉其他两个专业的知识。治疗和教育小组必须与患者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干预效果。
培训对象:专职护士
教育主角:专职护士
在治疗和教育小组中,专职护士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国外的专职护士从事的是糖尿病医生的工作,包括糖尿病教育和疾病控制指导等,并负责协调小组各环节的正常运行。因为各医疗机构的治疗和教育小组成员多而分散,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为使治疗和教育小组每个成员提出的各种观点更为合理和统一,就需要专职护士发挥轴心作用。这对专职护士的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是全国最早发起和建立糖尿病教员培训基地的单位之一。自1994年成立糖尿病中心以来,已对全国的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开展了系统培训。目前我国已正式建立全国范围的糖尿病教员五年培训项目,并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延伸培训计划。现全国的10个培训基地已培训了由中国CDC颁发资格证书的上千名糖尿病教员。
教员需具备三大素质
糖尿病教育是一项复杂和困难的工作,一位患者往往需要在进行反复沟通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后,才能使健康教育工作收到成效。因此教员(即专职护士)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糖尿病教员(即专职护士),必须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有比较全面的掌握。
做患者的良师益友 糖尿病教员需要有对该项工作的满腔热忱和较强的做思想工作和社会工作的能力,并了解病人的思想情况、心理状况、存在的困难、待解决的问题。还要与病人的家属联系、合作,如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年患者的子女和儿童、少年患者的父母。为解决病人在工作单位里的问题,有时还需要与患者的工作单位联系。
有生动活泼的教育技巧 一方面,健康教育技巧可以通过培训获得;另一方面,还需要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获得。教员除传授糖尿病防治知识外,还应了解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帮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配合。
把握四种沟通方式
研究结果表明,医生与患者沟通的效果7%取决于文字,38%取决于语调,55%取决于肢体语言。而一些消极的沟通方式会严重影响糖尿病教育的效果。例如强迫患者接受医生的想法,用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后果吓唬患者,或使用那些消极的词句等的做法,均难以取得满意的糖尿病教育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把握以下四种教育方式——
正确对待患者的叙述 必须让患者有足够的时间表达其自身的想法、对病情的认识和所担心的问题。同时,认真分析患者叙述的内容,观察病人在讲述这些话语时的表情,捕捉病人的思想和情感内容,并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知识水平、理解力和接受力,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解释。
正确使用专业语言 研究证实,医生使用专业术语为病员讲解病情与患者自身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涉及眼科检查的专业术语眼底、视网膜、出血、出血点等的研究结果显示,仅有30%的患者可正确理解这些医学术语。再如与患者交流时,最好使用比较通俗的提问方法,如“根据您的经验,胰岛素有什么作用”?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医学问题,也应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例如将磺脲类药物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比喻为挤牙膏。虽然这种表达不很确切,但总比叙述复杂而抽象的作用机理要容易理解和记忆。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技能和方法(如注射胰岛素、血糖监测等),可让患者自身体验和实践来完成。
采用生动的教育形式 只有将患者在教育中置于主动地位,使设计的课程形式生动、更具吸引力、分段完成,才能引发病人足够的兴趣。而Body link、糖尿病健康教育地图、糖尿病生活指导板、食物模型,甚至健康厨房、食物现场讲解等形式比较生动活泼。瑞金医院还开发了全程生活日记,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正确对待患者的问题 例如病人认为糖尿病就是由多吃糖引起的、使用胰岛素会成瘾等。医务人员对此既不能斥责,也不能漠然置之。不妨召开病友座谈会,请已受益的病人来个现身说法。保健教员可在讨论中起仲裁的作用,然后向病人提出正确的处理措施。
个体化教育形式
根据不同患者确定教育方式
对有一定疾病知识和技能基础的患者,可根据他们各自的实际需求和本身理解的能力,采取个体化指导教育的形式,制订更为适宜的治疗方案,并可针对这些患者在治疗和教育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动态调整教育和治疗方案。这种教育形式更为自由,灵活性更大。
对于被确诊为糖尿病之后感觉难以接受、愤怒、有羞愧或忧虑感的患者,可针对其所持的态度和实际条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案。例如对刚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不宜立即进行过多的知识传输,以防加重其思想负担,或引起某些概念的混淆,而这不利于其接受教育和治疗。
教员需要与患者反复进行交流
个体化教育强调的是患者与教员之间的交流。它可以针对患者个体状况进行教育,强化教育的效果。
在国内外许多研究中,这种方法常用于低收入、年龄大、有语言障碍的患者或高危人群。针对文化程度低或语言障碍者,教员需用患者听得懂的语言反复讲解,进行耐心教育,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在墨西哥,政府针对低收入人群采取了单人教育加长期随访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英国易普威治糖尿病中心设计了一个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并将1 型和2 型糖尿病分开教育的课程模式。首先通过数天的小组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一般知识有一定了解;在随后的两三个月里加强个别教育和指导;在接下去的2~4年中,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指导,以及小组教育和病员讨论会等形式,使医患建立起密切的交互式教育关系,从而有效防止因时间的流逝而将患者所学知识和积极性冲淡,有利于教育效果的巩固。
在我国,许多健康教育项目主要针对住院患者而展开。以护理工作者为核心,对住院患者开展的个体教育和小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患者入院后,护士一般要向病人讲授糖尿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式、病情监测、药物用法及糖尿病对健康的危害等。病人可与病友一起讨论相关的问题。在出院前一两天,护士会对以上教育内容加以巩固,即进行出院指导。研究结果显示,小组教育和单人教育对糖尿病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国内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
培养患者自我监测、自我保健技能
一项比较具有不同糖尿病教育知识水平的患者在接受和完成血糖自我监测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糖尿病知识水平的患者在接受和完成这些技巧上,要比仅提供血糖监测设备而未做任何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患者好得多。
一项通过家庭护士为393 名糖尿病患者提供糖尿病自我治疗和保健的研究表明,这些教育形式对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识和控制疾病技能,例如饮食管理、尿液检测、足部护理和药物治疗等都较为有效。而单一的教育形式对彻底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达到自我疾病控制和保健的作用不大。
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
糖尿病个体化教育形式受到时间、专家小组和健康教育人员的精力以及其他多项因素的制约。而详尽的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相当花费时间。保健教员有时为取得一位患者的配合,需深入患者家庭、单位,以解决患者在教育和治疗中的各种困难及矛盾。所以,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
由上可见,社区需制订完整的糖尿病教育计划。
如何评估教育效果
如同药物的治疗效果需要评价一样,进行糖尿病教育也要通过严格、正确的评价,才能明确它是否有效。美国制定的《国家糖尿病健康教育标准》规定,健康教育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必须进行持续性的评估、干预和再评估。
评估的方法分为集体评估和单人评估。社区医务人员需要测定患者的基线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值,并在教育结束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患者接受教育的效果进行集体评估。同时,还要对一些生活经历或病情比较特殊的患者进行单独评估,并为他们制订个性化教育计划。
评估使用的工具为美国糖尿病健康教育协会和美国糖尿病健康教育者协会等权威机构修订的评估表。教育者可将患者的生活方式、随访情况、糖尿病自我管理、血糖控制情况和各项检查结果等内容填入评估表中,通过教育前后的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并对教育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我国多数糖尿病中心正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糖尿病患者在健康教育中使用的评价量表。
对于糖尿病患者教育效果的评价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作用。
2.患者的改变。即患者在经过糖尿病教育后对疾病认识、相关知识、控制技能和生活乃至行为方式的转变。如胰岛素注射、血糖自我监测和结果的记录等。新诊断的患者应掌握基本知识和维持生命必需的技能,而老患者应学会一些自我监测和保健的方法。
3.教育对患者病情演进的影响。此项评价对及时修正和重新设计教育目标与计划很有必要。教员可在各教育阶段抽取不同的患者进行比较,除通过各种生化检验指标了解外,还可用无记名问卷形式了解患者对治疗和教育的态度、认识、满意度,以及对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在糖尿病教育和治疗过程中的发生率,对评价健康教育的质量亦有重要的价值。
无知的代价
10余年前,日本神户召开的世界糖尿病大会明确了因缺乏糖尿病教育所导致的“无知的代价”的提法。
随着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糖尿病教育研究小组相继成立,糖尿病教育在治疗中的地位被放在了日益重要的位置。从世界糖尿病日的确立,到2006年12月20日正式更名的联合国糖尿病日,每年世界各国都针对糖尿病各种专题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和知识普及。
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AADE)将糖尿病教育定义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它向人们提供所需的糖尿病知识及其各种疾病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成功地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成本效果分析表明,作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健康教育具有投入少、产出高、收效大的特点。美国医药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在病人健康教育中每投入1美元,就能节约6美元医疗费。例如1972年Miller等人在糖尿病治疗中大量采用健康教育,包括开展24小时电话咨询服务,并让患者在家庭中自我监测血糖,使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的发生率下降了80%,因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溃疡和截肢率下降了75%。
但迄今健康教育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尚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许多地区的糖尿病患者仍相当缺乏糖尿病知识和控制该疾病的技能,包括设计合理的饮食方案、胰岛素的正确使用和生活管理等。
联合国糖尿病日 7省市活动纷呈
作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教育是保证糖尿病得到科学治疗的基础。2010年11月,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携手省级培训基地,在陕西、四川、黑龙江、浙江、广东、上海市和北京市共同开展了以“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为主题的世界糖尿病日活动。
北京
11月6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合北京门头沟区医院共同举办了第四届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公益活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地方病预防控制处、卫生部科教司教育处、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际合作处的领导,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世健会北京代表处冯威总监等多位领导和专家来到活动现场。在活动中,糖尿病专科医生、营养师和护士等为患者进行义诊、咨询及免费测血糖,还向糖尿病患者分发了健康教育手册。
广东
11月10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门诊大厅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的咨询义诊活动。内分泌科教授张少玲、营养科副教授陈超刚等专家、糖尿病专科护士麦梨芳,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严励教授等一起接待群众咨询150余人次,并免费为群众检测血糖、血压、身高、体重,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
黑龙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将11月作为糖尿病月,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活动。在活动前期,内分泌科主任李强教授先后接受省内多家电视台及平面媒体的专访。在11月7日全国首个“糖尿病规范注射日”,内分泌科举办了胰岛素注射专题讲座,增强了患者对胰岛素规范注射重要性的意识。
11月13日,由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主办,黑龙江省糖尿病防治办公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承办的糖尿病日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知识讲座、知识抢答、健身操演示,还为每名患者进行指尖血糖测试,同时发放了糖尿病知识宣教小册子。
陕西
11月13日,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和糖尿病学会、陕西省糖尿病病友会共同举办了以“控制糖尿病,陕西在行动”为主题的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和陕西省医学会领导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医务人员,以及200余名基层医师、社区医生及700余名糖尿病病友参加了活动。
在此次系列活动中,糖尿病病友趣味运动会、糖尿病病友俱乐部成立大会及《护理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成立大会分别召开。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施秉银表示,该院将定期开展各种培训班,为基层医院培养专业的糖尿病医生和护士。糖尿病病友俱乐部将通过2型糖尿病患者烹饪大赛、1型糖尿病患者夏令营和登山运动等,帮助糖尿病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康复信心。
上海
11月13日,第二届全国青少年与糖尿病彩绘大赛决赛暨首届浦江糖尿病教育论坛在上海拉开帷幕。活动由上海市瑞金医院糖尿病中心和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主办。在众多知名糖尿病专家、心理学家、护理学家和画家的合力助推下,历时两个半月的糖尿病彩绘大赛吸引了全国200多名7~18岁的少年儿童加入到了解糖尿病、宣传糖尿病知识的行列中来。经过选拔的20名小画家现场作画,展现了对生活的美好想象和对疾病的科学认识,唤起全社会更多的关爱与支持。
全国知名糖尿病学家许曼音教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宁光教授分别担任本次活动的名誉主任委员和主任委员。美国世健会中国糖尿病项目总监肖文慧女士专程赶来担任评委和颁奖嘉宾。同时举行的首届浦江糖尿病教育论坛,专家解读了糖尿病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四川
11月1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与世界健康基金会联合举办了以“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为主题的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田浩明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共30余人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采取了免费测血糖、义诊、咨询、举办讲座和发放糖尿病教育资料等形式,吸引了众多糖尿病患者。
浙江
11月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举办了以“新型糖尿病患者教育——头对头教育”为主题的座谈活动。内分泌科主任谷卫教授邀请了30位停药患者畅谈与糖尿病斗争的经验,介绍了头对头教育的新模式。在首个糖尿病规范注射日,内分泌科举办了糖尿病注射注意事项专题讲座。在联合国糖尿病日当天,以“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为主题,为患者及居民安排了糖尿病风险因素评估,血糖、血压、BMI、腰围监测,参观多功能厅糖尿病知识长廊,观看访谈录像、专题讲座、分区咨询等活动。
现场互动
问:患者的依从性和文化差异等对健康教育效果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首先从依从性来看。很多患者在被确诊为糖尿病时往往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防御反应,以抵抗其焦虑的心理状态:A. 对诊断结果将信将疑(不,我没有糖尿病,大概诊断错了)。B. 厌恶、反感(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C. “讨价还价”(好,我接受治疗,但请再等几天……)。D. 意志消沉,对能否控制病情缺乏信心(我确实有糖尿病,我需要治疗,但我能应付这些吗?)。E. 完全接受疾病教育和治疗。
患者的以上心理防御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在不同的阶段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诊断最初的日子里,要使患者完全听从教育和治疗相当困难。处于第二、第三阶段的患者则很容易对疾病产生错误的认识。在意志消沉或情绪不稳定阶段,患者通常表现出较强烈的对糖尿病知识的求知欲望。此时患者已完全接受诊断结果,比较容易配合医务人员实施治疗和教育计划。若此时疏忽患者的求知欲望,即可致教育和治疗的延误。可见,教员必须充分掌握患者这些心理变化,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其次,从文化差异方面来看。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及宗教、传统思想和习俗都会影响其对治疗的依从。现代医学主张,对于患者在疾病治疗和教育中的依从情况不能简单归纳为是或否,因为许多患者可能对某些医疗措施做得相当好的同时,对另一些治疗则完全忽略。例如有的患者对服药和打针相当依从,但对血糖控制、教育与否、饮食和运动控制则觉得可有可无。可见,患者对糖尿病治疗和教育的依从性主要是基于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即所谓健康信任。因此,在让患者接受教育和治疗之前应首先使他们相信以下几点:1.自己已患糖尿病,而且可能遭受各种并发症的危害。2.充分了解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后果。3.认识到这些并发症是可以被治疗和控制的。4.虽然患者在治疗时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负担和副作用,但益处远远超过害处。最终使患者与教员建立起相互信任、合作的关系,并通过制订和实施合乎患者个体需要的教育计划,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基层糖尿病教育拓展计划
为期5年(2008~2013)的中国基层糖尿病教育拓展计划,是由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HOPE)组织实施、由多方合作的公益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该项目由美国礼来公司独家资助,并得到卫生部、中国医师协会、相关卫生厅局的支持和参与。
此项目是以四川、陕西、黑龙江、浙江、广东、上海和北京等七个省级糖尿病教育中心为依托,在各地区发展了18家二级培训基地,使之成为分别面向城镇和农村各级医务人员的糖尿病培训中心。通过培训,糖尿病教员和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糖尿病管理基本技能得到了提高。各省级中心之间、上下级中心之间的糖尿病管理网络已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该项目的长远目标是在未来10年内,使我国糖尿病管理质量、覆盖面及公众认知度等接近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