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治病是技术活 更是良心活

2018-12-13 17:35:47浏览:67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最近,我躺在病榻上,不但体验到一个人面临生命危难时的孤独,也进一步理解了患病中的情感。使我困惑良久的是,医务人员的辛劳付
最近,我躺在病榻上,不但体验到一个人面临生命危难时的孤独,也进一步理解了患病中的情感。使我困惑良久的是,医务人员的辛劳付出,却往往得不到患者的理解和尊重,甚至还会有那么多的医患纠纷,究竟是为什么?过分崇拜高新技术

  医学就失去了灵魂

  尊重患者是医生的基本职业道德。虽然不可能所有医生都能“把病人当亲人”,但是,如果一名医生连“把病人当病人”都做不到,那就真的很难保证不发生医疗纠纷了。医生是一个良心职业,医生的每一个诊断、每一次手术,都与病人性命攸关。如果一个人的心灵被物欲塞满了,自然也就没有良知了,这也许就是冷漠的根源。悉心对待每一位患者,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医生这个崇高职业的敬畏。

  技术与人文是医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技术,医学就没有躯干;没有人文,医学就没有灵魂。一座医学的高峰,必然是技术与人文的交汇点。

  我们必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当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需要帮助时,我们都应该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减少医患纠纷的关键是,医生要适应新形势,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把温暖的高情感注入冷漠的医疗高科技中,实现情感与科技的联姻,人文思想与科学精神的合璧,从而使医学回归人性的轨道。这需要有一种发自心底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如果不再触摸病人

  医生可能会迷失方向

  科学需要理性,不需要动情;而医学既需要理性,又需要动情。如果忽视了患者的精神需求,忽视医患之间的心灵沟通,常常导致医患矛盾。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医学必须有人的温度。任何技术都需要与人性结合起来。医生如果没有对患者疾苦的深切同情,那么手持一把没有人文精神浸润的手术刀,看不到手术刀后面的人,只能祛除病魔,却不能给人温暖。

  随着医学的发展,仪器越来越先进,医生却越来越冷漠;器械离病人越来越近,而医生离病人越来越远。原本人与人之间的医学故事,变成了人与机器和金钱的故事。这不仅与人文医学的本质背道而驰,而且严重扭曲了医患关系。技术再发达,病人仍然需要医生那种给人以希望的温柔的触摸,爱心和医德是在深厚的人文土壤上培育出来的。医生自己必须是一个人性丰满的人,他才可能把病人看做一个人,而不只是疾病的一个载体。

  如果医生不再触摸病人,也不再有兴趣与病人交流,只能把两者的距离越拉越大,医生在医院这个迷宫里,就会随时有迷失方向的危险。医生不要忘记自己的基本使命,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市场诱惑时,要学会识别真善美,改变只看检查、化验,不详细询问病史体征的弊病。

  心灵沟通的基础是真诚,诚实永远是医患关系和谐的一个关键要素。有的医生与患者交流时尽管说的都是实话,但如果说话太程序化,没有感情色彩,也会增加患者的疑虑。人文精神表现在医生身上,就是不仅尊重自己,还要照顾到患者的尊严和感受。

  医疗服务的正确性难以预知

  不要对病人说放弃

  治疗的透明化是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尽可能让病人和家属参与到一些医疗决策中,而“把看病改为看病人”是一条重要的医疗经验。医生应当是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

  医护适时联手做好与病人或病人家属的交流,把治疗措施向病人说明,实事求是说明哪些通过医疗手段可以解除,哪些是目前还不能解决的。在不能解决的问题中,哪些是需要病人今后注意的。交谈时要留有余地,不能让病人感觉你什么都能解决。

  事实上许多医疗服务在发生之前往往没有正确性,只有合理性。就像一个晚期癌症病人是否选择手术,可能医生只有一个选择,家属却可能有数个选择。如家属可以认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为亲人争取;也可以认为,既然是晚期,就希望他少受罪,以免最后人财两空。上述两种选择从不同侧面都是合理的,医生要依不同情况而定。这时,医生就应当充分尊重病人家属的选择,如有任何违背病人和病人家属意愿的决定,都往往是医疗纠纷的祸根。当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医生,不论病人作出何种治疗选择,都要尽可能从医疗角度上来保证病人最好的生命质量,任何时候都不要对病人使用“放弃”之类的言词。



  医生不能缺失正确的价值判断

  湖北省监利县第二人民医院  吴秋方

  掌握和使用技术应该是医生一生的追求,因此人为地限制医疗技术的发展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追求技术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技术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果一味追求技术和医疗高消费,医生的价值判断将发生偏离或缺失。

  如果以经济眼光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去看医疗消费,不会认为“医疗高消费”是一只多么可怕的猛兽。其实不是技术的过度发展,而是人们在技术发展的同时,缺失了价值判断的正义感。治病是个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但行使这种技术需要基本的价值观念予以指导: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应该给予每个人最好的救助与治疗;医生和医院应该以患者为本,而不是只顾着自己的经济利益。这些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才是做医生的根本。若没有这些,医生就会被技术进步所裹挟。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许多医院和从业者狭义地理解市场经济,把治病救人的事业等同于一般经营行业。这就需要有严格的制度去约束医院和医生的行为,让那些丧失价值判断、为营利不择手段的医院和医生付出应有代价;同时,要想办法通过行业规范和教育,唤醒医疗从业人员内心的善良与仁义,让公众期待的仁心可以在技术进步的同时自然、真实地体现出来。



  避免技术至上需要新医学模式

  甘肃省泾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  伟

  医学技术的进步,加上经济的发展、年龄结构的老化,使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目前有80%的疾病属于慢性病,其中60%是因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所致。预防疾病的关键是病因预防。而单纯的医疗技术提升并不能显著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因此,建立健康导向型疾病预防模式日益重要。

  医学是人学,是文化的产物。医学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高科技与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体。为了更好地提高生命质量,不仅要从生物学角度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而且应更好地实施人文关怀。科学技术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医学的理想目标。技术的飞跃让医学拥有了独立的价值,并使这种价值不断强化,但人的存在却不断被忽略。技术至上、忽视人,会让现代医学进入死胡同。因此,当我们在进一步完善现代医学模式时,更应该坚定医学应当回归人文的理念。

  美国内科专家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充分考虑了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拓展了认识健康和疾病的视野。但是,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逐步暴露出局限性。如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作用;没有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与制约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不能表明生物、环境等因素对人体健康与疾病过程复杂的整体作用,不能充分反映更深层、更广泛的疾病病因等。

  在继承和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础上,可考虑用“生物-心理-环境-人文”表示新的医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围绕以人为本,将人与社会、环境、心理相联系,人的健康不仅包含身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且包括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重视环境因素的作用,重视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态等关系。提倡“科学与人文”结合,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等,建立一个兼有人性特征和文化特征等综合科学体系为一体的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转变,将促进对保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维方式、卫生服务模式等方面的转变。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老人驼背须警惕椎体骨折

上一篇:

上海急救“空中快车”将常态化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