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农妇35年前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几十年来,每逢危急时刻,她总能得到医生护士的鼎力相助,一次次化险为夷。如今,当年的主刀医生已年逾八旬,接受手术的农家女也已步入中年。近日,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这两位因病结缘的人再次相逢。
25年两次换瓣
1976年夏天,家住浙江省桐乡市同福乡的14岁女孩陈凤桥突然病倒,医生检查的结果是风湿性心脏病引起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这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
当时,陈凤桥心跳超过正常人一倍多,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唯一的办法就是采用国际上新兴的心脏瓣膜置换术。父母背着陈凤桥来到杭州市,辗转找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严志焜教授。
1976年12月23日,严教授主刀为陈凤桥施行心脏人工瓣膜二尖瓣置换术。陈凤桥的名字上了报纸:浙江省首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宣告成功。
20多年后, 陈凤桥又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经检查,陈凤桥心脏另一个瓣膜——三尖瓣出现退行性病变。2001年3月15日, 严教授再次主刀为陈凤桥做了心脏人工瓣膜三尖瓣置换术。
“闯关”时严教授都在
1978年12月,距第一次手术刚好两年。一天傍晚,干完活回家的陈凤桥突然觉得下身一股热流汹涌,低头一看,鲜血顺着裤筒直往下流,父母忙将她送往县医院。
是黄体酮破裂大出血。心脏换瓣患者需终身服用抗血液凝固药,一旦出血则较难止住。医院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将她转往省城。到达杭州市已是次日凌晨3时。此时陈凤桥血色素骤降至4克,血压也直往下掉,危在旦夕。
严教授闻讯,顾不上穿大衣,戴帽子、手套就冲出门去,跳上自行车,冒着寒风赶往医院,指导医务人员抢救。陈凤桥终于转危为安。
一晃又几年过去,陈凤桥已出落成22岁的大姑娘。接到陈凤桥的结婚喜讯,严教授既喜又忧,喜的是小黄毛丫头成了新娘,忧的是一旦生孩子又将面临大出血险境。结婚半年后,陈凤桥怀孕了,严教授的心悬了起来,他一趟又一趟到妇产科找老同学制订分娩方案,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
1984年10月,陈凤桥住进医院待产。分娩当天,严教授早早来到产房外等待。听到陈凤桥顺利诞下健康女婴的消息,他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每年都要走五六回“亲戚”
1998年初冬的一天下午,严教授回到办公室,一眼看见一脸倦容、眼睛红红的陈凤桥。原来,陈凤桥一早搭车来杭州市配抗凝药,没想到口袋里的300元在乘车时被偷了。
严教授二话不说,递上几百元:“别推辞了,你一天也离不开药的。”陈凤桥感激的泪水又一次涌出来:“要不是您这么多年的关心,我不知死过几回了!”
陈凤桥和家人也无时不牵挂着好心人。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个早春的一天,她的丈夫喜滋滋地对家里人说,从报上看到浙江省首批享受国务院津贴名单,严教授的大名也在其中。之后,一家人不断打听到严教授获省政府科技一等奖等好消息,一家人由衷地为这个德艺双馨的好医生感到高兴。
一次,陈凤桥来杭州市看望严教授时,无意中得知他因上火牙痛,便让他喝白菊花茶试试。几个月后,严教授来信中顺便提到,喝了一段时间果然病少犯了。陈凤桥的家乡是闻名全国的菊花产地,一连好多天,陈凤桥拉上丈夫,天不亮就起床下地采菊花。花采回来,又是一番细心筛选,才送给严教授。对这份真心,严教授也乐于接受。
严教授笑着告诉记者,30多年来,陈凤桥每年来他这儿五六次,主要是检查身体顺道看望他,有时也专程来探望,像走“亲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