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宏
近日,60名长期奋战在高原艰苦地区的总后青藏兵站部干部,在第四军医大学接受了全面细致的健康体检后,愉快离开古城西安,返回工作岗位。自12月中旬以来,四医大已经为120名青藏兵站部干部进行了健康体检。这是总后党委、首长关心和爱护高原艰苦地区干部的又一具体举措。
青藏兵站部常年驻守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广大官兵在高寒缺氧的青藏线上,为西藏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切实做好高原艰苦地区干部的健康体检工作,总后建立了青藏兵站部干部健康体检制度,定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受领任务后,四医大党委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组织相关科室专家教授精心为青藏兵站部干部进行内科、外科、CT、口腔等10多项检查。针对官兵患有的高原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等病情,专家们为每位官兵写出详细的体检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体检后的疾病情况进行了一对一现场诊疗。
长期在高原工作的某部李教导员,手脚浮肿多年,一直没有查出病因。经过四医大专家的精心检查,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不仅解除了心理困惑,而且寻到了治疗“妙方”。他激动地说:“四医大的设备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不愧是我们基层官兵的‘安全岛’。”
多年来,第四军医大学作为全军后勤保障的拳头部队,始终坚持姓军为兵的办学方向,坚持把部队官兵的健康放在首位, 瞄准未来战场卫勤保障强身固本,围绕部队实际需求搞好服务,赢得了基层官兵的交口称赞。第四军医大学戴旭光政委坚定地说:“服务基层部队、保障官兵健康是我们军医大学经常性、根本性任务。我们的职责就是发挥军医大学的技术优势,针对基层官兵的医疗保障需求,拓展新模式,提升新境界,探索新机制,把最好的技术、最好的服务送到基层,真正为一线官兵架起一座生命健康的绿色桥梁。”
近年来,四医大着重在创新为军服务机制上下功夫、见成效。他们坚持每年派出专家教授医疗队,了解基层部队需要什么样的卫勤保障服务、官兵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有哪些,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服务方案。今年暑期,学校及附属医院领导带领专家教授走边疆、到哨所、下海防、上高原、入连队,送医、送药、送技术,足迹遍布新疆、青藏高原和东南沿海,行程上万里。详细了解部队卫生保健实际和需求,帮助一线部队科学定做了腰腿痛、颈椎病、训练伤、运动伤、皮肤病、胃肠炎、高原病、口腔疾病等20多种疾病预防保健的“健康套餐”,受到了部队官兵的欢迎。
学校和三所附属医院还成立了以主官牵头负责的为军服务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发挥军医大学及附属医院自身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采取多渠道培养、多途径服务、多层次帮带等对口支援、技术帮扶形式,专家医疗队不仅为基层送来高质的医疗服务,还努力为基层部队留下“不走的医疗队”。先后与西藏昌都75医院、新疆12医院、洛阳534医院等近20多家军队医院和疗养院建立了长期帮带关系,为军队基层医院免费培养进修生1500余名,举办各类培训班300余期。该校第一附属医院为方便快捷服务部队官兵,专门投资680余万元建设了“军人特诊中心”,由知名专家教授轮流坐诊,提供挂号、就诊、检查、化验、取药、住院办理“一站式”服务;第二附属医院坚持为基层官兵提供精湛技术和优质服务,开辟诊疗“绿色通道”。为高原不孕不育官兵及家属进行定点检查和治疗,仅两年时间已有三对高原官兵夫妻喜得双胞胎;第三附属医院专门开设了军人专用诊室、专用病房,军以上干部均由三级以上的“金牌”教授就诊,保证军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好的治疗。该院专家教授十上高原,研发的我军第一代护唇膏,解决了部队官兵缺氧高寒环境下唇炎、唇裂高发难题。玉树抗震救灾中,国家紧急调拨5万支配发抢险军民,有力保障了一线官兵战斗力。
着眼官兵心理健康需要,该校开展了“百万”应征青年心理检测、“百场”心理战防御宣讲、“百团”牙病防治、“百团”官兵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百团”常见病原生物所致疾病及防治状况调研“五百工程”下基层系列活动,其中既有心理健康讲座,防常见病,防训练伤讲座,又有急救知识讲座、用医用药讲座;既为官兵送常见药品、送高科技知识,又为官兵专门编写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手册,受到了部队官兵的欢迎。三年来,该校共派出医疗队60余批次为基层部队送医送药、技术帮扶,赠送医疗设备价值一百多万元。
近年来,该校先后为部队医院开展战创伤、烧伤、颅脑外伤、新概念武器伤为重点的野战外科学,以及以战时心理应激和创伤后应激综合症为重点的军事精神病学,乙肝快诊技术、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射频消融术、牙种植体技术等100余项新技术、新业务,不少项目填补了医院乃至该地区的技术空白。“颅脑战创伤机理与救治研究、“新型快速战伤止血器材的研制”等一大批军事医学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多项国家、军队级奖项,“异种骨移植治疗四肢战创伤”等研究成果已在全国全军400余家医院广泛应用于临床,千余名部队官兵受益。生物医学工程系研制的“雷达式伤员探测仪”,探测距离可达数十米、厚度两三米,既可穿透掩体显示伤员的呼吸波形,也可发现被废墟、瓦砾掩埋的伤员,开创了战时搜救伤员的新领域。为解决高原“抗缺氧”这一难题,该校专家顶酷暑,冒严寒,一次次爬上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西藏高原,经过潜心研究,终于研制出便携式“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填补了我军高原增氧单兵卫生装备的空白。苗丹民、徐勇勇两位教授带领课题组历经19年,系统开展了中国军人医学与心理选拔系统及标准研究,特殊兵种岗位分类选拔研究,首次揭示了我国适龄青年体质与心理特征及变化规律,建立了完整的军人医学与心理选拔系统、标准和技术,解决了我国兵员选拔时间短、通量大的难题,为国家按地域征集兵员、修订兵役法规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研究成果已在全国所有武装部、所有军校招生站、所有招飞中心推广应用,5年累计检测近2500万人次,阻止了70余万名有明显躯体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应征青年进入部队,为特殊兵种多输送优秀兵员23.8万,飞行学员训练成才率提高12.4%,取得显著的军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