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医院“流水线” 让患者感到冷

2018-12-13 17:58:28浏览:30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那天陪一个亲戚看病,联系了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在需要做辅助检查时,由于对地形比较陌生,想找个人问一下路,驻足观看,每一

  那天陪一个亲戚看病,联系了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在需要做辅助检查时,由于对地形比较陌生,想找个人问一下路,驻足观看,每一个人都行色匆匆。这时看到一位穿工作服的医务人员,他好像正在思考什么问题,听到我的声音停顿一下,快速地用手指了一下“左边”,然后继续前行。

  之后,在取结果、取药这些过程中,我们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这样简短、快速。人太多了,他们的工作太忙了,每个环节都像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一步。就诊结束后,似乎只有那位给亲戚看病的医生是“熟人”,其他包括对诊断治疗起到关键作用的辅助检查人员都是陌生人。

  原来做患者、患者家属是这样的感受啊!

  社会上三百六十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领域,就连我们熟悉的行业、天天上班的地方,换了角色,换个角度也是那么陌生。想想那些来自各行各业、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理解能力有高有低的患者,因为病痛来到医院,看到陌生的医务人员,听到许多陌生的专业名词,再花好多钱,那种感觉一定是找不着北、一头雾水!病好了还行,病情要是没有缓解,矛盾油然而生、突然爆发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也解释了我们当医生的常常为之困惑的现象:有的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救过来,家属却十分漠然;有的患者诊断明确,病情并不复杂,我们没太费力治疗得很不错,可患者和家属却极其感激,念念不忘。这里除了文化层次、为人习惯等原因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面对病情复杂的危重症,我们当医生的是不是只看到了“病”,如临大敌,神色凝重,来去匆匆,忽视了病人及其家属。

  面对重患,我们沟通和关怀不足,只埋头治病,不积极解释,患者即使病愈,也不会有感激之情。站在患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多一个微笑,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对患者来说,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专业术语、陌生的人,其中能够马上改变的,只有“陌生的人”——医生。我们多说几句话,就让环境不再陌生;我们多些健康教育,就让高深的医学问题深入浅出。在一个自己能明白的环境里看病,患者才能真正和医生站在一起,和疾病作斗争。病好了,才能感受到温暖,也会感恩;病没好,也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医生,医患矛盾自然就会减少。

  医生的脸上不应该有冷漠,而应该是沉稳、谦和与微笑。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302医院设全军首家传染病医院眼科

上一篇:

用科学语言诠释中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