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新桥医院“泌外精英”叶钢 手术刀上舞动奇迹

2018-12-13 18:00:55浏览:95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作者: 政宣  叶钢新桥医院泌尿外一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泌尿外科工作20余年,擅长泌尿外科和肾移植各类

作者: 政宣  

  叶钢 新桥医院泌尿外一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泌尿外科工作20余年,擅长泌尿外科和肾移植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特别擅长泌尿外科(含肾移植)各种开放手术与微创外科治疗。作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熟悉泌尿外科领域国际动态,开展多项国际首创新业务。先后多次参加在欧美等地举行的泌尿外科国际会议和世界移植大会,并在大会发言交流。现任国际移植杂志特约评委,美国泌尿学杂志评委,全军泌尿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器官移植专委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器官移植学会委员。

手术实力派“叶一刀”

  在还未采访时,记者就已听闻新桥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叶钢的手术技术非常了得。病人说,他的手能起死回生;麻醉医生说,干净利落绝对一流;观摩手术的人说,一刀一准清清楚楚。无论是微创手术或是开放手术,均能非常出色的完成,尤其是对手术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具有非凡的应变能力和驾驭处理能力,而且敢于挑战各种疑难手术和新手术。正是因为有着堪比武林高手的精湛手术技艺,人送绰号“叶一刀”。

  当问起这个绰号何时得来,叶钢腼腆一笑:“差不多有20多年了吧。”记者不由得偷偷打量起叶钢那双神奇的手。白皙修长,骨节分明,其实和普通人的手也无差别。也许是看出了记者的疑问,叶钢打了一个比方:“好的围棋高手,总是会在下每一步棋时,想到三步以后。其实做手术也是一样,手、眼睛和大脑要有立体感,在切开创口前,就要想到在这个创口下面会有哪些结构,这样就能减少出错了。”

  从27年前踏入泌尿外科,叶钢就把手术看作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在常人看来,做手术出血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叶钢最不喜欢看到血。和叶钢多年一同做手术的麻醉医生们都知道,他的手术过程非常干净,只要是有渗血,立刻就会处理掉,容不得半点瑕疵。“不管是多小的手术,总是会给病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医生多一点细心,也许病人就会少一分痛苦。”在朴实的话语里,透露出一位外科医生最真诚的心。

赶超国际先进的“泌外精英”

  今年3月,一位72岁老大爷因前列腺增生多年,排尿困难严重住进新桥医院泌尿外科。经B超、指肛CT等检查发现,老人的前列腺重达230克重,治疗的唯一方法就是切除前列腺。
  
  然而,病人的前列腺太大,不适合经尿道微创,而常规的手术又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论证及准备,叶钢决定为老人实施气膀胱腹腔镜前列腺剜除术。经过4个小时的精心手术,手术圆满成功,成为了世界首例采用气膀胱腹腔镜摘剜巨大前列腺。

  其实这已经不是叶钢第一次跻身国际医疗前沿了。多年前,叶钢在国际上首次应用钛轮钉行器官移植血管吻合。此外, 他从男性尿道的解剖结构中获得灵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 “尿道海绵体内麻醉”这一新概念,并衍生出一种新的局部麻醉方法即尿道海绵体麻醉。

  早在1991年,叶钢就在《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收录的国外顶级泌外学杂志上发表英文论著,是国内最早发表SCI论文的临床大夫之一。迄今,叶钢以第一作者在国外刊物上发表英文论著8篇,其中SCI收录16篇。

  谈到如此高产的SCI文章,叶钢坦言:“我并不是为了数量或者名气而写。人类历史是考文献记录的,我只是想为医学留下可供参考的资料,这也是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如今,叶钢已应邀为国际移植杂志和美国泌尿学杂志特约评委,为国外的泌尿医生审评论文。“我想,总有一天我们会追上国外的先进医学。并且会有超过他们的那一天。”

做“德技双星”的医生并不难

  从临床医生到科室主任,叶钢20多年如一日,从未减少过自己的手术量,每天必定准时站在手术台前。他说,外科医生就得实干,这是医生的职责。

  去年12月,叶钢带领新桥医院泌尿外一科的专家们主动向病人公开手机号码,开通了手机短信预约挂号服务。“虽然我们科室从周一到周五全天都有专家看门诊,但病人太多了,经常排着长队却挂不上号。”这样的举措,虽然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却让病人足不出户就能及时预约到专家,受到了病人的一致好评。

  叶钢还计划在医院的门诊大楼扩建后开设起男性诊治平台,专门针对男科门诊。“男性疾病虽然有些不危及生命,但对病人的心理、生活和家庭造成影响。”作为医院设立的优生优育中心,叶钢要把更多的关爱带给男性同胞。

  “其实,要想当好医生并不难。”这是叶钢经常告诫年轻医生的一句话:“把年长的病人当成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父母,把同龄的病人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把年幼的病人当成自己的孩子,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呢?”在叶钢看来,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条战壕离得战友,唯一的共同敌人就是疾病。“双方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打败共同的敌人就是目的。只要从这两个方面做好了,就不难当个好医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付小兵院士领衔成功申报国家973计划项目

上一篇:

军队康复与理疗学专业“十二五”规划出台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